浪迹长违陴上居,幽栖多愧武陵渔。
庭饶碧树分比舍,架积缃编半道书。
西苑云霞看不厌,南天水竹梦常虚。
若言大隐真朝市,过客烦题处士庐。
浪迹长违陴上居,幽栖多愧武陵渔。
庭饶碧树分比舍,架积缃编半道书。
西苑云霞看不厌,南天水竹梦常虚。
若言大隐真朝市,过客烦题处士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喧嚣尘世中抽身,选择隐居生活的场景与心境。首联“浪迹长违陴上居,幽栖多愧武陵渔”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漂泊生涯的告别,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自省。颔联“庭饶碧树分比舍,架积缃编半道书”则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隐居之所的清雅与丰富,碧树环绕,书籍满架,既有自然之美的享受,也有精神世界的充实。
颈联“西苑云霞看不厌,南天水竹梦常虚”进一步渲染了隐居环境的超凡脱俗,云霞西苑令人流连忘返,南天水竹则在梦中常现,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和心灵的自由飞翔。尾联“若言大隐真朝市,过客烦题处士庐”则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真正的隐逸并非远离尘嚣,而是在心中保持一片净土,即便身处闹市,也能心如止水,不为外物所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刻感悟和追求,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夜泛南溪月,光影冷涵空。
棹飞穿碎金电,翻动水精宫。
横管何妨三弄,重醑仍须一斗,知费几青铜。
坐久桂花落,襟袖觉香浓。庾公阁,子猷舫,兴应同。
从来好景良夜,我辈敢情钟。
但恐仙娥川后,嫌我尘容俗状,清境不相容。
击汰同情赏,赖有紫溪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