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亭榭,甚今宵、留我幕绡深处。
迭鼓垂灯春似海,扇影鬟香无数。
白纻鸳鸯,青陵蝴蝶,融入歌心否。
樊川狂牧,不知身在羁旅。
堪奈晓色催人,出门扶醉,兰梦消何许。
眉月未沉天泛卵,烟气濛濛吹雨。
风片花筛,水声柳烟,三两残莺语。
横塘七里,画船迢递归去。
彩云亭榭,甚今宵、留我幕绡深处。
迭鼓垂灯春似海,扇影鬟香无数。
白纻鸳鸯,青陵蝴蝶,融入歌心否。
樊川狂牧,不知身在羁旅。
堪奈晓色催人,出门扶醉,兰梦消何许。
眉月未沉天泛卵,烟气濛濛吹雨。
风片花筛,水声柳烟,三两残莺语。
横塘七里,画船迢递归去。
这首《念奴娇·越园观剧晓归》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描绘了清晨从越园观剧归来时的景象与心境。
开篇“彩云亭榭”,以绚烂的云彩和精美的亭台楼阁起笔,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接着,“甚今宵、留我幕绡深处”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神秘而温馨的场景,仿佛是今夜的演出留住了诗人的思绪,让他沉浸其中不愿离去。
“迭鼓垂灯春似海,扇影鬟香无数”两句,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演出的热烈与繁华,鼓声与灯光交织如同春日的海洋,扇影与发香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面。
“白纻鸳鸯,青陵蝴蝶,融入歌心否?”诗人借自然界的美好意象,表达了对艺术与情感交融的向往。白纻(一种丝绸)与鸳鸯、青陵(传说中的蝴蝶)与蝴蝶,都是美好的象征,它们是否也融入了歌声之中,成为艺术的一部分?
“樊川狂牧,不知身在羁旅”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樊川(唐代诗人杜牧的别称)的狂放与自由,与自己身处羁旅的现实形成对比,流露出一种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无奈。
“堪奈晓色催人,出门扶醉,兰梦消何许。”随着晨光的逐渐明亮,诗人不得不离开,带着几分醉意与不舍,仿佛梦境中的兰花之梦已随时间消散,不知何处可寻。
“眉月未沉天泛卵,烟气濛濛吹雨。”月牙形的月亮还未完全落下,天空中弥漫着细雨,轻烟与雨丝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朦胧而静谧的美。
“风片花筛,水声柳烟,三两残莺语。”微风吹过,花瓣如筛子般飘落,水面上波光粼粼,柳树在烟雾中摇曳,几只残存的黄莺在枝头低语,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
最后,“横塘七里,画船迢递归去。”诗人回到了横塘,七里长的路程,画船缓缓驶回,象征着回归与平静,结束了这次观剧后的旅程。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艺术、自然与生活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以及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山耸方壶,潮通碧海,江东自昔名家。
玉真仙子,珰佩粲朝霞。
一种天香胜味,笑杨梅、不数枇杷。
难模写,牟尼妙质,光透紫丹砂。
咨嗟。
如此辈,不知何为,留滞天涯。
料甘心远引,无意纷华。
一任姚黄魏紫,供吟赏、银烛笼纱。
南游士,日餐千颗,不愿九霞车。
千古南阳,刘郎乡国,依约楚俗秦风。
英姿豪气,耆旧知谈中。
珰佩来从帝所,许洲花、潭菊从容。
霜秋晓,凉生日观,极目送飞鸿。
主公。
天下士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醉高歌起舞,唤醒人龙。
我自人间漫浪,平生事、南北西东。
辞公去,寒眸激电,曾识小安丰。
五十七年,侵寻老矣,小庵初筑林坰。
故人相过,喜雪舞祥霙。
遍野跳珠浅玉,纵儿童、收满金瓶。
明年待,洗光银海,袖手看升平。
先生。
齐物久,蚁丘罢战,蜗角休征。
趁尊前身健,有酒须倾。
随分村歌社舞,何须问、武宿文星。
忘怀矣,未能忘酒,相与醉忘形。
千古黄州,雪堂奇胜,名与赤壁齐高。
竹楼千字,笔势压江涛。
笑问江头皓月,应曾照、今古英豪。
菖蒲酒,窊尊无恙,聊共访临皋。
陶陶。
谁晤对,粲花吐论,宫锦纫袍。
借银涛雪浪,一洗尘劳。
好在江山如画,人易老、双鬓难茠。
升平代,凭高望远,当赋反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