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开谈四座惊,已应俊气压诸生。
高山意远难知己,白雪词高绝和声。
此道要须齐得丧,古人初不为功名。
芬芳各自随时耳,何用临风嗅决明。
落落开谈四座惊,已应俊气压诸生。
高山意远难知己,白雪词高绝和声。
此道要须齐得丧,古人初不为功名。
芬芳各自随时耳,何用临风嗅决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应辰的作品,标题为《偶见文子失举后诗次韵以广其志》。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和自己内心世界的表达。
"落落开谈四座惊,已应俊气压诸生" 这两句描绘了一场精彩的文学讨论,每个参与者都能发挥自己的才华,令人叹为观止。这里的“四座”指的是聚会时的人数,而“俊气”则形容诗人的文采和才情。
"高山意远难知己,白雪词高绝和声" 这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高洁与深邃。高山象征着崇高的情操和难以企及的境界,而“白雪”则常用来形容诗词的清新脱俗,意指诗人的作品高洁而不染尘埃。
"此道要须齐得丧,古人初不为功名"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艺术与道德修养的态度。这里的“此道”指的是文学创作或精神追求,而“齐得丧”则意味着在这种追求中忘记个人得失。诗人认为古人从事文艺并非为了功名,而是出于内心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
"芬芳各自随时耳,何用临风嗅决明"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文学之间关系的看法。“芬芳”指的是自然界的美好,如花香等,而“各自随时耳”则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感受去欣赏和理解这些美好。最后,诗人质疑为何需要在风中寻找决断或明悟,因为文学本身就蕴含着足够的智慧。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的文学素养、精神追求以及对自然美好的感悟,是一篇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的佳作。
扬州冬雨泥一尺,老子宫前红叶积。
手持青山白云之画图,道人别我将远适。
天台山高云冥冥,千年古铁立石壁。
甘棠圃废蔓草深,寂寞前朝参政宅。
玄孙今者著黄冠,朱户昔时罗画戟。
图书虹气散如烟,故山青青云白白。
尔家父老鬓如丝,斸山采云人不识。
一别几年不相见,寸心千里长相忆。
归将双橘寿高堂,青山白云俱动色。
龙虎之山隔风雨,道人此中炼精魄。
他年拔宅上云中,此日看云意悽恻。
太华峰头见夜日,三岛微青乱波赤。
道逢平叔烦语之,老夫曾是天台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