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门直北望燕山,乙巳年来例破残。
可但中原仍祸结,谁令东粤独偷安。
西师有请君侯力,南顾无忧圣虑宽。
恶少至今犹胆落,云台须入画图看。
谯门直北望燕山,乙巳年来例破残。
可但中原仍祸结,谁令东粤独偷安。
西师有请君侯力,南顾无忧圣虑宽。
恶少至今犹胆落,云台须入画图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燕山的眺望和对时局的感慨。"谯门直北望燕山"一句,设定了全诗的意境,诗人站在谯门向北遥望燕山,心中充满了对往事的回忆与思考。"乙巳年来例破残"表明了时间背景,是在经历了一系列战乱之后的反思。
接下来的"可但中原仍祸结,谁令东粤独偷安"则流露出诗人对于北方动荡而南方相对安宁的不平。这里的"中原"指的是黄河流域一带,即当时战乱频发之地,而"东粤"则是指岭南地区,包括今天的广东省及周边区域,这里的"偷安"反映了诗人对于局部和平不够公正的感慨。
"西师有请君侯力"一句,表明了对军事力量的期待,而"南顾无忧圣虑宽"则显示出对朝廷智慧与决策能力的信任。这里的"君侯"可能指的是某位将领或地方官员。
最后两句"恶少至今犹胆落,云台须入画图看"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往昔战事的记忆仍然历历在目,同时也希望这些建筑能被记录下来,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这里的"恶少"指的是那些年轻时参与战争的人,而"云台"很可能是某个具体的地标或建筑。
总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乱与和平的深刻感悟,同时也透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