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旦起视事,亭午卧掩关。
除亲簿领外,多在琴书前。
况有虚白亭,坐见海门山。
潮来一凭槛,宾至一开筵。
终朝对云水,有时听管弦。
持此聊过日,非忙亦非闲。
山林太寂莫,朝阙空喧烦。
唯兹郡閤内,嚣静得中间。
平旦起视事,亭午卧掩关。
除亲簿领外,多在琴书前。
况有虚白亭,坐见海门山。
潮来一凭槛,宾至一开筵。
终朝对云水,有时听管弦。
持此聊过日,非忙亦非闲。
山林太寂莫,朝阙空喧烦。
唯兹郡閤内,嚣静得中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隐逸生活。诗人在平淡的早晨开始处理事务,到了午后便关闭门扉,专心于琴书之中。除了必要的外出联系亲友外,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文化艺术的世界里。
"况有虚白亭,坐见海门山"一句,写出了诗人拥有一个清静的亭子,可以观赏远处的海门山。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象征着超脱尘世的心境。潮水来临时,诗人凭栏而望,而宾客到访时,亦打开筵席相待。整日里,诗人或观云水,或聆听管弦之声,以此消磨时光,这种生活既非忙碌,也非悠闲,是一种平和的、不为世俗所扰的状态。
"山林太寂莫,朝阙空喧烦"两句,则对比了山林的宁静与朝廷的喧哗,诗人显然偏好前者。最后一句"唯兹郡閤内,嚣静得中间"表达了诗人在郡城之中找到了心灵的平静和安详,这种平静是难以寻觅的,而诗人却幸运地将其纳入自己的生活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位士大夫追求精神自由和文化享受的理想生活。
南浦柔条拂地垂,攀翻聊寄我西悲。
武昌官柳年年好,他日春风忆此时。
平明捧诏未央宫,全晋山河九曲东。
官着绣衣惊曼倩,文传锦里压扬雄。
红旌照日邻天上,玉剑横秋入塞中。
每下银台南畔路,风尘那复旧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