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扬子二首·其二》
《扬子二首·其二》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道真沉溺九流浑,独溯颓波讨得源。

岁晚强颜天禄阁,祇将奇字与人言。

(0)
翻译
道真深陷于各种学派的纷繁复杂中
独自探索逆流,追寻事物的根本
注释
沉溺:深深陷入,沉迷。
九流:古代指儒家、道家等九个学术流派。
颓波:衰败的潮流,比喻混乱的思想。
讨得源:探寻事物的本源。
岁晚:晚年,老年。
强颜:勉强维持表面的快乐或尊严。
天禄阁:古代官署名,这里可能指代道真任职的地方。
祇将:只把。
奇字:罕见或独特的知识,这里可能指奇特的学术见解。
人言:与他人交流的话语。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扬子二首(其二)》。从这短小的片段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他对知识探求源头的执着追寻。

“道真沉溺九流浑”,这里的“道真”可能指的是唐代高僧李白的号“青莲居士”,而“九流”象征着广博的学问或是多样的知识体系。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对深邃学识的沉浸和追求。

“独溯颓波讨得源”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独自逆着时光的河流寻找真理之源头的坚韧不拔。这两句共同描绘了一位学者或思想家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本原的形象。

“岁晚强颜天禄阁”,在这句中,“岁晚”意味着年岁已高,暮年之际;“强颜”则表现出诗人尽管年迈,但仍旧保持着昔日的风采和精神状态。这里的“天禄阁”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是象征性的场所,代表着一种荣誉、地位或者知识的殿堂。

最后,“祇将奇字与人言”,诗人在此表达了即便到了晚年,也还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智慧。这里的“奇字”可能指的是非凡的文字或是深刻的思想,而“与人言”则体现出诗人愿意传播光大、交流思想的心愿。

总体而言,这段诗文表现了诗人对于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对智慧传承的渴望。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王安石展现了一种超越年龄限制、不懈追求学问真谛的情怀。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月夜赴友人约

天涯作客不胜愁,相约良宵汗漫游。

窗外湖山收一色,帘前花竹自千秋。

谈禅有客攒眉坐,斗韵何人叉手留。

乐极不知更欲尽,归来斜月下西楼。

(0)

萧寺晨钟

我谒凤州侯,侯居我莲幕。

伏枕忧百端,意境殊萧索。

忽闻古寺钟,顿解利名缚。

(0)

乌鲁木齐杂诗之典制·其九

烽燧全消大漠清,弓刀闲挂只春耕。

瓜期五载如弹指,谁怯轮台万里行。

(0)

乌鲁木齐杂诗之典制·其八

户籍题名五种分,虽然同住不同群。

就中多赖乡三老,雀鼠时时与解纷。

(0)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其三十四

白草初枯野雉肥,年年珍重进彤闱。

传声贡罢分携去,五彩斑斓满路归。

(0)

蒲圻马文明以济源训导升保宁苍溪教谕亦慕名来求

几年清济沁诗脾,端为官家养桷榱。

恐是锦屏应饱看,莫嫌来取栋梁迟。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