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郭烟村入画图,观农满意畅吟觚。
旧踪漫问芙蓉殿,菌址苔基半有无。
水郭烟村入画图,观农满意畅吟觚。
旧踪漫问芙蓉殿,菌址苔基半有无。
此诗描绘了夏日玉泉山的景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与人文景观巧妙融合。首句“水郭烟村入画图”,以“入画图”三字,将眼前的景象比作画卷,生动地展现了水边村落与轻烟缭绕的和谐画面,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
接着,“观农满意畅吟觚”一句,点明了诗人在此处不仅欣赏自然风光,更对农事有所关注,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敬意和满足感。诗人通过“畅吟觚”这一动作,展现了自己在自然美景中自由抒发情感的状态,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后两句“旧踪漫问芙蓉殿,菌址苔基半有无”,则转向对历史遗迹的探寻。诗人漫步于山间,偶遇昔日的芙蓉殿遗址,只见菌类生长,苔藓覆盖,昔日的辉煌已难觅踪迹,仅留下斑驳的痕迹。这既是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也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通过“半有无”的描述,诗人巧妙地传达了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深刻主题,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与历史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又有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师住稽亭高处寺,斜廊曲阁倚云开。
山门十里松间入,泉涧三重洞里来。
名岳寻游今已遍,家城礼谒便应回。
旧房到日闲吟后,林下还登说法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