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壁闇虫通夕响,寒衣未寄莫飞霜。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壁闇虫通夕响,寒衣未寄莫飞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静谧图景。开篇“丁丁漏水夜何长”,运用了古代计时器——水钟的声音来表达夜晚的漫长和寂寞,给人以时间凝滞之感。“漫漫轻云露月光”则是对夜空中飘渺云层与清冷月光的描绘,既表现了秋夜的宁静,也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淡远和超脱。
接着“秋壁闇虫通夕响”,诗人通过墙壁间传来的蛐蛐鸣叫声,勾勒出了深秋之夜的氛围。这里的“闇”字用得极妙,它既形容了秋天昏黑而又静谧的环境,也暗示了一种隔绝与幽闭感。而“通夕响”则是对声音在寂静夜晚中传递的一种描写,增添了一份空旷。
最后,“寒衣未寄莫飞霜”,诗人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寒衣”暗示了时序已深,气候转凉,而“未寄”则是因为距离遥远或其他原因无法将这份心意传达给对方。而“莫飞霜”则是一种愿望,即便是在严寒的季节,也希望不要有霜降临,因为那会使得思念更加深切,环境更加恶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声音和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深秋之夜的孤独感受与对远方亲人的深情厚谊。
谢公晨策花崖登,杜陵早起开前林。
徽之朝挹西山爽,退之晓望南山棱。
古人看山自有候,个中意味谁探寻。
林霏夕敛群动息,泽气宵上英云蒸。
不于此际毓神秀,安得向曙岚光凝。
平生苦不识夜气,见山忽得邹人心。
卷书默坐会有得,此岂文字能摹临。
斯亭题扁有咀嚼,慎勿只遣供閒吟。
直须咬破第一义,庶几山鬼逢知音。
天上人间重此宵,新情旧恨两迢迢。
汉宫露密罘罳冷,秦殿灯深羯鼓焦。
香粉溟濛筛绮席,蛛丝千万络烟霄。
牵牛何事劳乌鹊,不使虹蜺驾作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