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泉自有迎客意,声到山前入人耳。
泉声引行不知疲,石路硗确折屐齿。
长安睫满车马尘,林岩夜夜来梦寐。
云烟郊原铺古图,心眼开快明如洗。
渭流屈曲成大篆,书破野色为绿纸。
丘墟沉吟古兴废,秋风正入红树起。
折碑断垣卧荆棘,意思纷乱不可理。
穷幽更下苍崖根,把酒坐听潺湲醉。
山花似欲劝苦饮,时散清香入人鼻。
奔走恨不身长游,喜写姓名藏薜荔。
飞泉自有迎客意,声到山前入人耳。
泉声引行不知疲,石路硗确折屐齿。
长安睫满车马尘,林岩夜夜来梦寐。
云烟郊原铺古图,心眼开快明如洗。
渭流屈曲成大篆,书破野色为绿纸。
丘墟沉吟古兴废,秋风正入红树起。
折碑断垣卧荆棘,意思纷乱不可理。
穷幽更下苍崖根,把酒坐听潺湲醉。
山花似欲劝苦饮,时散清香入人鼻。
奔走恨不身长游,喜写姓名藏薜荔。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庶的《游石瓮寺》,描绘了作者游览石瓮寺时的所见所感。首句“飞泉自有迎客意”,以拟人手法写出泉水的亲切与热情,仿佛在欢迎来访者。接着,“泉声引行不知疲”表达了诗人被泉水声吸引,忘却疲劳,沉浸在自然之中的愉悦心境。
“石路硗确折屐齿”描绘了山路崎岖,但诗人兴致勃勃,连鞋子的木齿都被磨损。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长安的繁华与山间的宁静,表达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都市生活的厌倦。“林岩夜夜来梦寐”暗示了他对山林的向往深入骨髓。
“渭流屈曲成大篆,书破野色为绿纸”运用比喻,将渭水的弯曲比作大篆,形象地展现流水之美。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洗涤,心境如洗,视野开阔。
“丘墟沉吟古兴废”感慨历史遗迹,引发对兴衰变迁的沉思。秋风吹过红叶,增添了诗意,而“折碑断垣卧荆棘”则揭示了岁月的沧桑。
最后,诗人深入山崖底部,饮酒听泉,山花的清香更是增添了饮酒的乐趣。他遗憾不能长久停留,却欣喜于能在自然中留下自己的名字,寄托情感于青藤之下。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生动,情感真挚,通过描绘石瓮寺的景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深沉思考。
朝暾催上道,兔魄欲西沈。
去雁长空没,飞花曲径深。
事沿桥树往,诗落海鸥吟。
马鬣嘶风耸,龙旂闪电临。
峰攒仙掌巧,露重将袍阴。
农唤耕春早,僧迎展拜钦。
看看葵日丽,照破艳阳心。
古有韩终道,授之刘先生。
身如碧凤皇,羽翼披轻轻。
先生盛驱役,臣伏甲与丁。
势可倒五岳,不唯鞭群灵。
飘飖驾翔螭,白日朝太清。
空遗古坛在,稠叠烟萝屏。
远怀步罡夕,列宿森然明。
四角镇露兽,三层差羽婴。
回眸盼七气,运足驰疏星。
象外真既感,区中道俄成。
迩来向千祀,云峤空峥嵘。
石上橘花落,石根瑶草青。
时时白鹿下,此外无人行。
我访岑寂境,自言斋戒精。
如今君安死,魂魄犹膻腥。
有芨皆绿字,有芝皆紫茎。
相将望瀛岛,浩荡凌沧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