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来昧所自,即之还疑无。
翘首见崇柯,黄粟金纷敷。
琐屑似岩桂,一一明鄂跗。
夕意月能媚,晨态烟为梳。
离尘绝搴撷,野蝶升徐徐。
飘英未及地,若将依我裾。
芬扬倘不远,气郁谁能知?
停鞭一为恋,至悦适静娱。
香来昧所自,即之还疑无。
翘首见崇柯,黄粟金纷敷。
琐屑似岩桂,一一明鄂跗。
夕意月能媚,晨态烟为梳。
离尘绝搴撷,野蝶升徐徐。
飘英未及地,若将依我裾。
芬扬倘不远,气郁谁能知?
停鞭一为恋,至悦适静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驾车行于枣花之下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情赞美。
首句“香来昧所自”,诗人并未直接指出香气的来源,而是让读者随着他的感受去探寻,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吸引人的氛围。接着,“即之还疑无”则表达了香气忽隐忽现、难以捉摸的特点,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
“翘首见崇柯,黄粟金纷敷”描绘了枣树高大茂盛的景象,黄色的果实密布枝头,金光闪闪,给人以视觉上的丰富感受。“琐屑似岩桂,一一明鄂跗”则将枣花与桂花进行对比,强调了枣花的精致与美丽。
“夕意月能媚,晨态烟为梳”通过时间的变化,展现了枣花在不同时间段的不同魅力,月夜的温柔与清晨的清新相映成趣。“离尘绝搴撷,野蝶升徐徐”则表现了枣花远离尘嚣,蝴蝶轻盈飞舞的情景,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和活力。
“飘英未及地,若将依我裾”描绘了枣花随风飘落,仿佛要依附在诗人的衣襟上,进一步强化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芬扬倘不远,气郁谁能知?”则表达了诗人对枣花香气的深深喜爱,以及对这种美好却可能被忽视的自然之美的感慨。
最后,“停鞭一为恋,至悦适静娱”点明了诗人因对枣花的喜爱而停下马车,享受这份宁静与愉悦,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由衷赞美和内心的宁静喜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枣花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热爱,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诗意的自然赞歌。
月生东山口,宿鸟惊相呼。
我起立苍茫,怳在白玉壶。
饥鹘掠危巢,大鱼跃平湖。
作意赋新诗,佳夕不可孤。
晨起开门雪满簪,东岗一径得幽寻。
断云残雨岁华晚,丹实碧花秋意深。
林下已悲身老病,人间犹与俗浮沉。
床头小瓮今朝熟,又唤邻翁共浅斟。
射的山前雨垫巾,篱边初见一枝新。
照溪尽洗骄春意,倚竹真成绝代人。
餐玉元知非火食,化衣应笑走京尘。
即今画史无名手,试把清诗当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