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臣难有己,况复顾其家。
忘家以徇国,致主为勋华。
割爱非不仁,成功讵能加。
御史殿中杰,指摘生疵瑕。
昔如鹄矫云,今如兔罹罝。
省符到房陵,驱逐殊喧哗。
即日出门去,形影自天涯。
羁皇携众雏,惊散随风沙。
渺漭失处所,何由书报嘉。
君心固已定,闻者空伤嗟。
人臣难有己,况复顾其家。
忘家以徇国,致主为勋华。
割爱非不仁,成功讵能加。
御史殿中杰,指摘生疵瑕。
昔如鹄矫云,今如兔罹罝。
省符到房陵,驱逐殊喧哗。
即日出门去,形影自天涯。
羁皇携众雏,惊散随风沙。
渺漭失处所,何由书报嘉。
君心固已定,闻者空伤嗟。
这首诗描绘了忠诚与困境之间的冲突,以及个人情感与国家责任之间的挣扎。诗人邹浩通过对比“人臣”与“御史”的角色,展现了忠诚与指责之间的矛盾。
首句“人臣难有己,况复顾其家”,点明了作为臣子的不易,既要忠于国家,又要兼顾家庭,两难之间凸显出忠诚与亲情的冲突。接着,“忘家以徇国,致主为勋华”赞扬了那些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小家的臣子,他们的贡献被视为对君主的功勋。
然而,“割爱非不仁,成功讵能加”则提出了一个问题:割舍亲情是否真的不仁慈?成功的标准又在哪里?这里体现了对忠诚与仁慈之间平衡的思考。
“御史殿中杰,指摘生疵瑕”描述了御史的角色,他们负责监督和指出官员的错误,但有时这种职责也可能导致误解和冤屈。接下来的“昔如鹄矫云,今如兔罹罝”使用比喻,将过去和现在的状态进行对比,暗示了环境或角色的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同影响。
“省符到房陵,驱逐殊喧哗”提到了一个具体的事件,即某位官员被派遣至房陵,这一行动引发了不同的反应和声音。最后,“即日出门去,形影自天涯”表达了离别时的孤独感,而“羁皇携众雏,惊散随风沙”则描绘了家人因离别而感到的不安和恐惧。
“渺漭失处所,何由书报嘉”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好消息的渴望,而“君心固已定,闻者空伤嗟”则反映了即使消息传来,也可能是悲伤的消息,君主的心意已定,旁观者只能徒增哀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忠诚、牺牲、责任与后果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个人在面对国家与家庭、理想与现实冲突时的内心挣扎。
君不见赘翁退隐真皇时,茧室遗名星日垂。
虽无豪士千车送,不愧高人一锸随。
又不见贞观故人有王显,抵老摧颓不作茧。
一时戏语今尚传,人生穷达谁能免。
茧庵知君出游戏,寿过期颐乃常事。
青松手种三千本,会看半空翻鼓吹。
人老则衰君不然,快泻玉船鲸吸川。
钓璜远祖应相似,八十方为筮仕年。
长空黮闇如欲夜,白龙腾拿见云罅。
鳞间出火光照江,尾卷风霆雨如射。
老人百岁见未曾,儿童闭门伏床下。
发毛惨凛谁复支,性命么微不禁嚇。
登场已叹禾生耳,出户仍愁泥没胯。
皇天生民岂不爱,龙亦何心败吾稼。
父老相看出无策,揽涕顿颡号枌社。
移床避漏我亦忙,秉烛题诗寄悲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