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相和歌辞.公无渡河》
《相和歌辞.公无渡河》全文
唐 / 李白   形式: 乐府曲辞

黄河西来决昆崙,咆吼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径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

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

公乎公乎,挂骨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0)
翻译
黄河从西而来冲破了昆仑山,声势浩大直抵龙门关。
波涛滔天,连尧帝也为此惊叹。大禹治理千川,不顾家中儿啼,一心治水。
平息了湍急的洪水,让九州大地开始种植麻桑。洪水的危害消除后,只剩下漫天风沙。
一位披头散发的老者疯狂又痴迷,清晨独自涉水不知为何。
旁人劝阻他的妻子也阻止,但他坚持要过河,不顾一切。
虽然能与猛虎搏斗,但面对黄河却难以跨越。
他果然在河中溺亡,尸体漂流在海边,身旁有一条巨鲸,白牙如雪堆积。
啊,你啊,你的尸骨悬挂在鲸鱼之间,箜篌的悲伤声再也无法回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磅礴气势与古人对其力量的敬畏。开篇即以“决昆崖”、“咆吼万里触龙门”勾勒出黄河奔腾不息的宏伟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不可抗力。“波滔天,尧咨嗟”则透露出诗人对这股力量既敬佩又忧虑的情感。接着,“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表达了古代圣王大禹治水的英明与民众的安居乐业。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一句,通过对洪水之害的描绘,揭示了黄河在历史上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苦难。然而,“其害乃去,茫然风沙”则转换为自然景观的恢复与平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径流欲奚为”一段,诗人以一个老者的形象出现,他似乎已经迷失在黄河无尽的流淌中,而旁人的劝阻也未能留住他的脚步。这里展现了人与自然力量相抗衡的悲壮情景。

“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一句,则揭示了老者最终被河水吞没,成为永恒的一部分,而那神秘的长鲸形象则增添了一种超自然的色彩。

最后,“公乎公乎,挂骨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一段,以一种哀伤的情感回顾老者的命运,其骨骸在水流中悬挂,如同古代乐器般发出凄厉之音,传递出诗人对生命消逝的无限哀痛。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观,更通过对自然力量与人类命运的描写,展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朝代:唐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生辰:701年-762年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康更生翁既返丁家山寄庐过访不遇有诗见及次和二绝·其二

鲸海狼区探几何,征衫徒涴泪痕多。

对花迟我闲携酒,夕照峰头话劫波。

(0)

重伯为人索题画梅于谈坐口占写其上

环天持轴促留题,如翅之云覆墨池。

我有愁丝络鳌极,馀丝风剪推梅枝。

(0)

哭王处士翃·其六

相送悲长别,还家惨独行。

流连简书札,次第念交情。

自有箧中作,何难身后名。

泉台应快意,未必似平生。

(0)

鸳鸯湖棹歌·其四十一

秋灯无焰剪刀停,冷露浓浓桂树青。

伯解罗衣种罂粟,月明如水浸中庭。

(0)

题画四首

东崦荷花西崦菱,大船渔网小船罨。

我依住处真堪画,借问旁人到未曾。

(0)

无题

培风鸟瞰只神游,闹罢琼枝又恁愁。

莫负心期飘泊路,岂知身锁静安楼。

形骸托与自然寄,泥壤终将分子留。

宁垦良田三百亩,不教堆起一坟丘。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