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秋中,算几度、客中閒过。
笑犹是、万人海里,一毡坐我。
依约江亭鸥喜聚,嵌空古树龙腾破。
趁驴蹄、得得恣幽寻,西山左。织丑茧,如蚕裹。
思亲泪,如铅堕。只举杯沈醉,离怀较可。
旅舍渐沈银漏箭,宫城已下金吾锁。
怯归来、清影倚窗纱,科头坐。
月满秋中,算几度、客中閒过。
笑犹是、万人海里,一毡坐我。
依约江亭鸥喜聚,嵌空古树龙腾破。
趁驴蹄、得得恣幽寻,西山左。织丑茧,如蚕裹。
思亲泪,如铅堕。只举杯沈醉,离怀较可。
旅舍渐沈银漏箭,宫城已下金吾锁。
怯归来、清影倚窗纱,科头坐。
此诗描绘了中秋之夜,诗人独自在异乡度过佳节的情景。首句“月满秋中”,点出时令与氛围,满月映照着秋色,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意境。接下来,“算几度、客中閒过”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回顾与感慨,他在异乡度过了几个中秋。
“笑犹是、万人海里,一毡坐我”描绘了诗人身处人海之中,却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这种对比凸显了内心的孤独与寻求心灵寄托的愿望。接着,“依约江亭鸥喜聚,嵌空古树龙腾破”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与变化。
“趁驴蹄、得得恣幽寻,西山左”则进一步展现诗人的行踪与探索精神,他骑驴漫步于西山,寻找着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一段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追求,也体现了他对自由与独立生活的向往。
“织丑茧,如蚕裹。思亲泪,如铅堕”这两句运用比喻,将思念之情比作蚕茧般缠绕心间,泪水如同沉重的铅坠,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与情感的沉重负担。
“只举杯沈醉,离怀较可”表明诗人试图通过饮酒来暂时忘却离愁别绪,这是一种自我慰藉的方式,但并未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了内心的孤独感。
“旅舍渐沈银漏箭,宫城已下金吾锁”描绘了夜晚的旅舍与京城的景象,时间的流逝与外界的秩序,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时间与空间的感知,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最后,“怯归来、清影倚窗纱,科头坐”表达了诗人对于归家的期待与恐惧,清冷的月光下,他独自倚靠在窗边,头戴冠帽(科头),似乎在等待着某种决定或结果的到来,这一场景充满了深沉的思考与情感的复杂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中秋之夜在异乡的孤独、思念与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深刻反思,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巾驾入邱樊,披榛理园囿。
前临古墟路,却望清涡曲。
经营辟池馆,周流罗卉木。
风落缤纷蕊,露冒葳蕤竹。
窈霭殊冬夏,寂寥异昏旭。
野阴当昼暝,水气先秋肃。
少壮旅衣冠,疲病归农牧。
蹉跎任情性,萧散谐心目。
雅怀名山意,益厌人间俗。
岁晏终如何,行行访岩谷。
封龙山势壮,巀嶪见熊耳。
高峙层霄间,下听几千里。
威深貔虎避,意拔雷电起。
乃知天降灵,自与凡石异。
浮岚出晴丹,淑气凝夜紫。
彷佛悬崖旁,呵护有神鬼。
我思汉三老,幽谷访遗屣。
人去事亦非,荒池但秋水。
地灵应未散,烈士还继轨。
遥遥白云中,何人隐高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