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驾入邱樊,披榛理园囿。
前临古墟路,却望清涡曲。
经营辟池馆,周流罗卉木。
风落缤纷蕊,露冒葳蕤竹。
窈霭殊冬夏,寂寥异昏旭。
野阴当昼暝,水气先秋肃。
少壮旅衣冠,疲病归农牧。
蹉跎任情性,萧散谐心目。
雅怀名山意,益厌人间俗。
岁晏终如何,行行访岩谷。
巾驾入邱樊,披榛理园囿。
前临古墟路,却望清涡曲。
经营辟池馆,周流罗卉木。
风落缤纷蕊,露冒葳蕤竹。
窈霭殊冬夏,寂寥异昏旭。
野阴当昼暝,水气先秋肃。
少壮旅衣冠,疲病归农牧。
蹉跎任情性,萧散谐心目。
雅怀名山意,益厌人间俗。
岁晏终如何,行行访岩谷。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步入隐居之地,精心打理园囿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巾驾入邱樊”,以“巾驾”象征诗人隐居的生活状态,步入“邱樊”(丘陵与森林)之中,暗示了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接着“披榛理园囿”,描述了诗人亲自清除杂草,整理园地的辛勤劳动,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尊重。
“前临古墟路,却望清涡曲”,通过“古墟路”和“清涡曲”的景象,展现了园中道路的古老与清幽,以及水流的曲折之美,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经营辟池馆,周流罗卉木”,说明了诗人不仅整理园地,还规划建造了池塘与馆舍,周围布满了各种花卉树木,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细致规划和对美的追求。
“风落缤纷蕊,露冒葳蕤竹”,通过“缤纷蕊”和“葳蕤竹”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春日里花朵的繁盛和竹林的茂密,以及自然界的生机勃勃。
“窈霭殊冬夏,寂寥异昏旭”,通过对比冬夏、昼夜的不同景象,强调了园中环境的独特与变化,突出了时间流逝的微妙感受。
“野阴当昼瞑,水气先秋肃”,进一步描绘了园中四季变换的自然景观,尤其是昼与夜、春夏秋冬的交替,以及水汽在秋季的凝重,展现了自然界的丰富与复杂。
“少壮旅衣冠,疲病归农牧”,诗人回顾了自己年轻时在外奔波劳碌的生活,如今回归田园,过上了简单而充实的农耕生活,表达了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蹉跎任情性,萧散谐心目”,诗人随性而为,不拘泥于世俗的束缚,心灵得到了自由与和谐,体现了对个人情感的释放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雅怀名山意,益厌人间俗”,表达了诗人对名山大川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繁琐俗务的厌倦,追求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
“岁晏终如何,行行访岩谷”,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思考,以及对探索自然、寻找内心平静的渴望,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园中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充满了浓厚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由的渴望。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