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其二》
《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近从章子闻渠说,苦道商人望汝来。

说客有灵惭直道,逋翁久没厌凡才。

夷音仅可通名姓,瘿俗无由辨颈腮。

《答策》不堪宜落此,上书求免亦何哉。

(0)
注释
章子: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熟人。
苦道:苦苦诉说。
商人:可能指期待诗人的人。
望汝来:期盼你的到来。
惭直道:因直言而感到惭愧。
逋翁:隐居的老翁。
凡才:平凡的才能。
夷音:异族语言。
瘿俗:指有特殊风俗的地方。
颈腮:脖子和脸颊。
《答策》:可能指诗人的作品或答复。
宜落此:适合这样的环境。
上书求免:向上书请求免除职务。
翻译
最近我从章子那里听说,他苦于商人们期盼你到来。
游说者如果有灵,也会因直言而感到惭愧,长久隐居的老翁已厌倦了平凡的才能。
异族语言只能勉强交流姓名,那里的风俗无法辨别脖子和脸颊。
《答策》的内容不适合这里,向上书请求免除职务又能怎样呢。
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朝所作,名为《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诗人似乎正处于病中,听说朋友或同僚章子有重要消息要告知,但由于自身的处境和身体状况,感到十分苦恼,因为无法亲自前往。诗中的“渠说”、“商人望汝来”表达了这种期待与无奈。

“说客有灵惭直道,逋翁久没厌凡才。”这两句透露出诗人的自谦和对朋友的仰慕之情。诗人认为自己虽然身处下层,但内心充满了高洁的情操,对于世间的才能看得很淡。

“夷音仅可通名姓,瘿俗无由辨颈腮。”这里可能是在形容语言不通或是地方口音难懂,使得交流困难。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描绘出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个人的孤立感。

最后两句“《答策》不堪宜落此,上书求免亦何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亲自前往的无奈,以及即使想写信请求解脱也感到困惑和无助。整首诗通过对病中境况的描述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惜小园花

晓来红萼凋零尽,但见空枝四五株。

前日狂风昨夜雨,残芳更合得存无。

(0)

送卢郎中赴河东裴令公幕

别时暮雨洛桥岸,到日凉风汾水波。

荀令见君应问我,为言秋草闭门多。

(0)

东楼招客夜饮

莫辞数数醉东楼,除醉无因破得愁。

唯有绿樽红烛下,暂时不似在忠州。

(0)

长洲苑

春入长洲草又生,鹧鸪飞起少人行。

年深不辨娃宫处,夜夜苏台空月明。

(0)

远寺钟

杳杳疏钟发,因风清复引。

中宵独听之,似与东林近。

(0)

望水

高楼晴见水,楚色霭相和。

野极空如练,天遥不辨波。

永无人迹到,时有鸟行过。

况是苍茫外,残阳照最多。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高鹗 乐钧 徐锡麟 沈复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