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过终童,携书访老翁。
以吾为世旧,怜尔继家风。
淮岸经霜柳,关城带月鸿。
春归定得意,花送到东中。
清秀过终童,携书访老翁。
以吾为世旧,怜尔继家风。
淮岸经霜柳,关城带月鸿。
春归定得意,花送到东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的秀才即将踏上求学之路,去参加科举考试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对未来美好愿望的期待。
"清秀过终童"一句,写出了少年已长大成熟,可以参与科举考试的年龄阶段,这里的“清秀”指的是年轻有为的读书人,他们的气质和才华如同清新的溪流,令人称道。"携书访老翁"则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尊重前人的态度,通过拜访学者、贤人来增长见识。
"以吾为世旧,怜尔继家风"这两句,诗人以自己为例,感慨于时代的变迁,希望年轻一代能够继承和发扬家族的文化传统。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以及对于后辈能否担当起传承历史使命的关切。
接下来的"淮岸经霜柳,关城带月鸿"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又充满诗意的氛围。"霜柳"和"月鸿"都给人以静谧、清冷之感,可能象征着考场的严峻与考试前的宁静。
最后两句"春归定得意,花送到东中"则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的期待。春天的到来常常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这里“春归”意味着时光的流转和季节的更替,而“花送到东中”则可能暗示着诗人对秀才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并最终回到家乡所持有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人物、自然景物以及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文化自信和时代关怀的主题,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年轻一代的期许和祝福。
白发故人少,相逢意弥远。
往事共销沈,前期各衰晚。
昨来遇弥苦,已复云离巘。
秋草古胶庠,寒沙废宫苑。
知心岂忘鲍,咏怀难和阮。
壮志日萧条,那能竞朝幰。
莫怪逢君泪每盈,仲由多感有深情。
陆家幼女托良婿,阮氏诸房无外生。
顾我自伤为弟拙,念渠能继事姑名。
别时何处最肠断,日暮渭阳驱马行。
山凿落兮眇嵚岑,云溶溶兮木棽棽。
中何有兮人不睹,远欹差兮閟仙府。
彼仙府兮深且幽,望一至兮藐无由。
望不从兮知如何,心混混兮意浑和。
思假足兮虎豹,超阻绝兮凌趠。
诣仙府兮从羽人,饵五灵兮保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