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菊铺黄,茱萸喷香。渊明错会,耽赏重阳。
何似林间衲子,无荣无辱,无可思量。
饱噇香积饭,高卧古禅床。
是佛是魔俱扫迹,献花无路鸟空忙。
篱菊铺黄,茱萸喷香。渊明错会,耽赏重阳。
何似林间衲子,无荣无辱,无可思量。
饱噇香积饭,高卧古禅床。
是佛是魔俱扫迹,献花无路鸟空忙。
这首宋朝释绍昙的偈颂,以菊花和茱萸为引,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面。"篱菊铺黄,茱萸喷香",诗人通过对秋日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暗示了对世俗繁华的淡然态度。"渊明错会,耽赏重阳",暗指陶渊明过于沉溺于赏菊,可能并未完全领悟超脱世俗的真谛。
接下来,诗人将自己与"林间衲子"相比,强调了无欲无求的境界,"无荣无辱,无可思量",表达了对名利的摒弃和内心的平静。"饱噇香积饭,高卧古禅床",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简单而满足的生活,以及在禅床上的静谧与安详。
最后两句"是佛是魔俱扫迹,献花无路鸟空忙",进一步深化主题,指出无论佛教中的佛还是魔,都已远离诗人的心境,他与自然和谐共处,连飞鸟也为找不到献花之路而忙碌,寓言般地揭示了诗人超脱尘世的智慧和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生活细节和隐喻,传达出诗人追求心灵自由、超脱世俗的禅意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