辘轳何所用,注兹玉晶盘。
阴山雪欲下,榻畔鸣琅玕。
辘轳何所用,注兹玉晶盘。
阴山雪欲下,榻畔鸣琅玕。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静谧之美。诗人以“辘轳”开篇,巧妙地引出画面中的核心元素——玉晶盘,仿佛在诉说着一种神秘而珍贵的物事。接着,“阴山雪欲下”的描述,不仅渲染了画面的背景,更赋予了整个场景以动态感和季节的变换,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冬日的寒意与雪的即将降临。
“榻畔鸣琅玕”一句,则将视线聚焦于画面的一隅,通过琅玕(可能指竹子或某种乐器)的轻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人物活动的存在,或许是一位隐士在静观自然,或是画家在创作时的内心独白。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构建了一个既具象又抽象的意境,展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中追求的“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诗人借助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记波涵紫堞,雾幂丹梯,频展吟眸。
念尔南冠久,问江城玉笛,曾听吹否。
去尘顿如黄鹤,萍迹话浮沤。
自战鼓西来,楚歌不竞,望断空楼。前游。
漫回首,便十里春风,何处扬州。
燐火迷荒岸,任雕锼金粉,都付沧流。
素丝暗寻霜色,词客病工愁。
怕赋冷晴川,萋萋草碧鹦鹉洲。
江南一夜香波冷,楼台画成秋意。
旧院藏莺,长桥系马,攀折游踪难记。
飘零燕子,认六代斜阳,倦魂醒未?
怨笛谁家,后庭歌罢更憔悴。
桃根桃叶易老,渡头空照影,羞斗眉翠。
舞扇勾云,华灯背雨,都换伤春滋味。
阑干傍水,问丁字帘前,细腰谁倚?
无那西风,乱鸦啼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