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业已千秋,明农不待求。
桥边黄石在,留伴赤松游。
世业已千秋,明农不待求。
桥边黄石在,留伴赤松游。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深谙农事、志趣高远的隐士形象,通过“世业已千秋,明农不待求”两句,展现了这位隐士对农业的深厚理解和热爱,他无需刻意追求,因为农事早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与之相伴的是千年的传承与积累。
“桥边黄石在,留伴赤松游”则进一步刻画了隐士的生活环境和精神追求。桥边的黄石,象征着自然界的稳固与宁静,而“留伴赤松游”则暗示着与道家传说中的赤松子(即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为伴,追求自由自在、超凡脱俗的生活方式。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深邃,以及对自然、农事和精神自由的向往。
转眼素秋时序,漫歌子夜,催动清商。
雨过虹残天际,淡月昏黄。
扑流萤、轻罗小扇,啼络纬、金井银床。水云乡。
翠荷擎盖,犹护鸳鸯。新尝。
相思况味,渡江桃叶,入梦高唐。
楚客归来,簟纹如水夜初长。
报瑶札、雁程不到,记钿盟、凤纸收将。九回肠。
画屏无睡,百感茫茫。
垂杨旧巷陌。醉拂长条曾送客。残梦欲寻未得。
但人面去年,灯花今夕。金衣自惜。
照酒卮、襟泪犹湿。东篱下、一丛晚菊,隐约酿寒色。
萧瑟。暮年词笔。冷眼看、长安似弈。登高谁赋故国。
尺锦书迟,古镜尘积。数声风外笛。
正万里、蟾光弄白。苍葭老、丹枫如画,去棹水云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