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黑更初递,墙高月欲沉。
长眠留化雨,半榻印同心。
梦忆他年火,听残屋后禽。
遗编忧坠绝,相与慎追寻。
林黑更初递,墙高月欲沉。
长眠留化雨,半榻印同心。
梦忆他年火,听残屋后禽。
遗编忧坠绝,相与慎追寻。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静谧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忧虑。首联“林黑更初递,墙高月欲沉”以夜色渐深、月光将隐的场景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接着,“长眠留化雨,半榻印同心”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化雨”比作逝去的时光,而“半榻印同心”则可能暗指与友人的深厚情谊,或是对某种共同理念的坚守。
“梦忆他年火,听残屋后禽”进一步深化了时间流逝的主题,通过梦境和自然界的鸟鸣,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感慨。最后,“遗编忧坠绝,相与慎追寻”则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文化遗产或知识传承可能中断的担忧,以及呼吁人们共同努力,谨慎地探索和保护这些宝贵的知识遗产。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触及了更广泛的文化和历史主题,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时间、记忆与传承的深刻思考。
问海棠花下,又何如、玄都观中游。
叹佺巢蜀锦,常时不数,前度何稠。
谁见宣华故事,歌舞簇遨头。
共是西江水,不解西流。
在处繁华如梦,梦占人年少,生死堪羞。
任倾城倾国,风雨一春休。
醉逢君、何须有约,醉留君、系不住扁舟。
空又失,花前一笑,绿尽芳洲。
宿雨轻飘洒。少年时、追欢记节,同人于野。
老去登临无脚力,徙倚屋东篱榭。
但极目、海山如画。
千古惟传吹帽汉,大将军、野马尘埃也。
须彩笔,为陶写。鹤归旧里空悲咤。
叹原头、累累高冢,洛英凋谢。
留得香山病居士,却入渔翁保社。
怅谁伴、先生情话。
樽有葡萄簪有菊,西凉州、不似东篱下。
休唤醒,利名者。
老逢初度,小儿女、盘问翁翁年纪。
屈指先贤,彷佛似,当日申公归邸。
跛子形骸,瞎堂顶相,更折当门齿。
麒麟阁上,定无人物如此。
追忆太白知章,自骑鲸去后,酒徒无几。
恶客相寻,道先生、清晓中酲慵起。
不袖青蛇,不骑黄鹤,混迹红尘里。
彭聃安在,吾师淇澳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