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和谷霭,写影带秋寒。
好向边庭咏,偏宜武帐看。
牧群声欲断,野烧燄将残。
珍重姮娥御,迟迟度远峦。
流光和谷霭,写影带秋寒。
好向边庭咏,偏宜武帐看。
牧群声欲断,野烧燄将残。
珍重姮娥御,迟迟度远峦。
此诗描绘了月色与秋寒交织的景象,充满了深沉与静谧之美。诗人以“流光和谷霭,写影带秋寒”开篇,巧妙地将月光与山谷的雾气融合,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幽静的氛围。接着,“好向边庭咏,偏宜武帐看”,表达了月光在边疆与军营中的独特魅力,既适合吟诵边塞诗篇,也适宜在军帐中观赏,体现了月色与军事生活紧密相连的意境。
“牧群声欲断,野烧焰将残”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下草原上牧群的寂静与远处野火即将熄灭的景象,通过声音与视觉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时间的流逝感。最后,“珍重姮娥御,迟迟度远峦”,诗人以对嫦娥的敬重和赞美,表达了对月光持久照耀远方山峦的感慨,寓意着月光如同神话中的嫦娥一般,永恒而神秘,给人以无限遐想。
整首诗通过对月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朗秋夜的独特韵味,以及月光在不同场景下的不同情感寄托,既有自然景观的美,又蕴含了人文情怀的深度,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佳作。
斗禄折腰方自勉,敢叹尘沙长满眼。
平田细路苦萦纡,尽日肩舆在香篆。
簿书告办裁知返,落日在山山路远。
荆榛蔽塞虎纵横,僮仆相呼无处遁。
山下人家早闭门,疏篱灯火自黄昏。
杯盘四座还相语,犹有行人过别村。
妙年不可再,白日谁能系。
空惭粱肉索,不悟齿发逝。
季子颇亦困,还家笑奴隶。
经年得揣摩,尚可资游说。
良田初不耕,拱手那望岁。
谁令困不学,斯与草木弊。
海南寡书籍,蠹简仅编缀。
诗亡不见雅,易绝空馀系。
借书如假田,主以岁月计。
常恐遗地力,敢有不敛穧。
便便五经腹,三冬良可继。
傥磭愧寸阴,得无讥没世。
谁闻鬷蔑言,执手为改容。
此道久寂寥,世态日方浓。
昔翁守颍尾,轩裳心已慵。
感怀督邮老,独蹑二疏踪。
脱屣太仓粟,归谋田舍舂。
浮云悟此理,可必禄万钟。
已矣衡门下,哀哉马鬣封。
箕裘付诸子,介胄轻边烽。
坐看一战霸,此言天心从。
翁诗墨犹新,我涕交颐胸。
重寻笔砚盟,愧乏好语供。
子非终穷者,时节会自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