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年不可再,白日谁能系。
空惭粱肉索,不悟齿发逝。
季子颇亦困,还家笑奴隶。
经年得揣摩,尚可资游说。
良田初不耕,拱手那望岁。
谁令困不学,斯与草木弊。
海南寡书籍,蠹简仅编缀。
诗亡不见雅,易绝空馀系。
借书如假田,主以岁月计。
常恐遗地力,敢有不敛穧。
便便五经腹,三冬良可继。
傥磭愧寸阴,得无讥没世。
妙年不可再,白日谁能系。
空惭粱肉索,不悟齿发逝。
季子颇亦困,还家笑奴隶。
经年得揣摩,尚可资游说。
良田初不耕,拱手那望岁。
谁令困不学,斯与草木弊。
海南寡书籍,蠹简仅编缀。
诗亡不见雅,易绝空馀系。
借书如假田,主以岁月计。
常恐遗地力,敢有不敛穧。
便便五经腹,三冬良可继。
傥磭愧寸阴,得无讥没世。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过的《借书》。诗中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年华不再的感慨,以及对学问追求的执着。诗人通过“妙年”、“白日”、“齿发逝”等词句,形象地描绘了时光飞逝、青春不再的无奈与惋惜。接着,诗人以季子(季札)的故事自比,虽困于归家,但依然笑视奴隶般的境遇,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中提到“良田初不耕,拱手那望岁”,比喻不通过努力,无法期待收获,强调了勤奋的重要性。
在探讨学问与知识的积累时,诗人提出“谁令困不学,斯与草木弊”,意即如果因困顿而不求学问,则会如同草木般衰败,失去生机。这反映了诗人对学习的重视和对自我提升的渴望。接着,诗人提到海南地区书籍稀少,仅能勉强编缀,表达了对知识传播与保存的担忧,以及对诗歌与易经等传统经典传承的忧虑。
最后,诗人以“借书如假田,主以岁月计”来比喻借书如同借用他人土地耕种,需要以时间作为代价。这既体现了对知识获取的珍惜,也暗示了时间的宝贵。诗人担心自己可能无法充分利用时间,因此不敢有所懈怠,希望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有所作为,避免留下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有对社会文化传承的关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