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誇珍味重唐时,一骑红尘走荔支。
三日闽疆来海舶,自批朱颗自题诗。
漫誇珍味重唐时,一骑红尘走荔支。
三日闽疆来海舶,自批朱颗自题诗。
这首诗描绘了对远方珍馐的赞美与怀念,以及通过书信传递情感的场景。诗人那逊兰保在《鹤友七姊驻津数年每得鲜果嘉肴率为邮致昨来都复以忆津门食品诗夸于余》中,通过描述姐姐寄来的珍馐佳肴,表达了对天津美食的怀念之情。诗中提到“漫誇珍味重唐时”,意思是那些珍馐美味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备受推崇,而现在通过书信传递的佳肴同样令人向往。
接着,“一骑红尘走荔支”借用唐代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中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快速传递佳肴的过程,如同古代宫廷中飞马送荔枝的景象,强调了佳肴的珍贵和急切送达的心情。“三日闽疆来海舶”则说明这些珍馐佳肴是从福建沿海地区通过海上运输而来,跨越了遥远的距离。
“自批朱颗自题诗”表明收件人不仅品尝了这些美味,还亲自为之题诗,表达了对这份礼物的珍视和感激之情。这种通过书信和诗歌交流的方式,不仅增进了亲友间的感情,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食物和情感的双重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人对于美食的热爱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同时也体现了书信文化在传递情感中的独特价值。
高才独立万夫却,险语磨崖山鬼愕。
翕然万口竞流传,一字谁能加笔削。
自怜庸钝百不聪,晚来喜见人中龙。
更看挥翰光夺目,恍如海蜃浮青红。
一时闻望已难攀,相见平居养浩然。
慷慨胸襟包海岳,轩昂高义薄云天。
散材不谓蒙知遇,孤迹何期遂保全。
碌碌未能酬国士,正惭他日尉通泉。
陈公行古道,出处尽堪书。
俯仰端无负,初终总一如。
粤从为剧邑,平步上亨衢。
正色主风宪,弹劾靡亲疏。
故虽频补外,直性不可纡。
召还方进用,谓当推绪馀。
一朝忽撄疾,力请归旧居。
竟化辽东鹤,不作北溟鱼。
哀哉名世士,天胡赋分拘。
有子传衣钵,无钱治室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