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向阴崖结构牢,一时文采擅风骚。
云间客见疑犹浅,山下人行望始高。
苍树攀巢驯鹳鹊,翠藤结蔓挂猿猱。
遥知高卧多标致,何问长斋代骨毛。
洗耳未应徒见许,攒眉但恐不容陶。
山僧进谒多题竹,野老相过或献桃。
绵蕝暂陈存故事,棘闱严备远周遭。
凿平岩罅安书籍,扫集松花酿酒醪。
醉后赋诗题石壁,兴来送客钓江皋。
苏门傲睨惟閒笑,康乐登临岂惮劳。
雨霁傍松延薜荔,晚凉疏水灌蒲萄。
明朝使者求颜阖,只此山中不用逃。
独向阴崖结构牢,一时文采擅风骚。
云间客见疑犹浅,山下人行望始高。
苍树攀巢驯鹳鹊,翠藤结蔓挂猿猱。
遥知高卧多标致,何问长斋代骨毛。
洗耳未应徒见许,攒眉但恐不容陶。
山僧进谒多题竹,野老相过或献桃。
绵蕝暂陈存故事,棘闱严备远周遭。
凿平岩罅安书籍,扫集松花酿酒醪。
醉后赋诗题石壁,兴来送客钓江皋。
苏门傲睨惟閒笑,康乐登临岂惮劳。
雨霁傍松延薜荔,晚凉疏水灌蒲萄。
明朝使者求颜阖,只此山中不用逃。
这首诗描绘了袁寅亮在深山之中独自读书避暑的场景,展现了其文采风流和高雅志趣。诗人郭钰通过细腻的笔触,赞美了袁寅亮的隐逸生活与学问之深。首联“独向阴崖结构牢”写袁寅亮选择僻静之地筑屋读书,显示出他的决心和专注。颔联“云间客见疑犹浅,山下人行望始高”则通过他人视角,强调其居所之高,暗示其学识深厚。
颈联通过生动的意象,如“苍树攀巢驯鹳鹊,翠藤结蔓挂猿猱”,描绘出山中自然生态与袁寅亮生活的和谐共处,表现了他的闲适与超脱。接下来的诗句,诗人表达了对袁寅亮生活方式的认可,认为他无需外界赞誉,只需自在生活,享受读书的乐趣。
尾联以“明朝使者求颜阖,只此山中不用逃”作结,寓意袁寅亮的清高和对尘世纷扰的不屑,同时也暗含对袁寅亮隐居生活的祝福。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元末明初诗歌的特色,展现了作者对袁寅亮的敬仰和对其隐逸生活的赞赏。
我昔遭寇乱,孤城嗟复隍。
倭兵猛于虎,士女驱群羊。
皎皎林家妇,引袂裂衷肠。
玉颜分必死,尘土非我藏。
烈气填胸臆,捐佩水中心。
贼徒俱动魄,按剑赫相望。
阴精彻河汉,白日天苍凉。
人生驹过隙,含垢辱冠裳。
岂不柔绕指,化此百炼刚。
吁嗟柯氏女,风与江海长。
芙蓉照秋水,岁岁含幽芳。
托乘出城闉,眷言丘壑美。
桑柘迷术阡,园林错山趾。
芳树烟中攒,怪石岩巅峙。
径仄步纡回,亭幽随至止。
萝谷啸猕猴,松岑萦葛藟。
丹壁倩神扶,翠屏役鬼徙。
仰观鸟篆荒,俯视虹桥迤。
竹影散轻飙,榕阴逗晴晷。
快矣坐青林,陶然命绿蚁。
远水泛仙凫,空山怀石髓。
暮霭迎炎凉,林花簇朱紫。
挥麈言弥玄,秉烛欢未已。
岳莲气荡胸,陇麦歌盈耳。
岘首慕羊公,勒石齐芳轨。
伊余汗漫游,庶几若蓬累。
即景恣雕搜,将无惭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