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高阳台》
《高阳台》全文
清 / 陈匪石   形式: 词  词牌: 高阳台

疏雨延秋,荒烟接水,池荷不见残红。

眉黛谁描,新愁镇锁遥峰。

星辰昨夜浑疑梦,况梦回、啼蟀声中。

记当时、门外垂杨,曾系青骢。

何人换谱伊凉调,任邻家箫鼓,曼衍鱼龙。

月被云妨,孤吟翻恼琼钟。

蜡盘泪注鼍更转,引素商、一杵霜钟。

怕明朝、特地惊寒,悽断征鸿。

(0)
鉴赏

这首《高阳台》由清代词人陈匪石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的凄清景象与深沉的情感。

开篇“疏雨延秋,荒烟接水,池荷不见残红”,疏落的雨滴延长了秋天的气息,荒芜的烟雾与水面相连,荷花已不见往日的鲜艳,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接着,“眉黛谁描,新愁镇锁遥峰”一句,将人的愁绪比作凝固在远方山峰上的黛色,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沉重与压抑。

“星辰昨夜浑疑梦,况梦回、啼蟀声中”则通过星辰与梦的交织,以及梦醒时分蟋蟀的鸣叫,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孤独感。接下来,“记当时、门外垂杨,曾系青骢”回忆起往昔,门前的垂柳曾经系着青马,暗含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留恋。

“何人换谱伊凉调,任邻家箫鼓,曼衍鱼龙”描述了他人的欢愉与热闹,反衬出自己的孤独与寂寞。而“月被云妨,孤吟翻恼琼钟”则借月被云遮蔽,表达情感的压抑与不畅。最后,“蜡盘泪注鼍更转,引素商、一杵霜钟”通过蜡烛的泪滴和鼍鼓的声音,以及霜钟的敲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哀伤。

“怕明朝、特地惊寒,悽断征鸿”则是对未来的担忧,害怕明天的到来会带来更多的寒冷与离别之痛,表达了对漂泊与离散的深深忧虑。

整首词以景物描写为引子,逐步深入到情感的抒发,从自然界的秋意到内心世界的愁绪,再到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展现了词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

作者介绍

陈匪石
朝代:清

陈匪石(1883-1959) 原名世宜,号小树,又号倦鹤。江宁人。早年就读尊经书院,曾随张次珊学词。入同盟会。又随朱祖谋研究词学,并入南社,编《七襄》刊物。据传译有《最后一课》(郑逸梅《南社丛谈》)。历任上海各报记者、中国大学、华北大学、中央大学教授,1952年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纂。著有《旧时月色斋诗》、《倦鹤近体乐府》、《宋词举》、《声执》。
猜你喜欢

赋雪洲

江上经年忆雪多,长洲化作玉坡陀。

旧时射虎迷蹲石,薄暮归渔认拥蓑。

河伯作宫龙献璧,湘灵遗佩凤停梭。

凫鹥容与江花发,更待春来生水波。

(0)

金人出塞图

海风吹沙如捲涛,高为陁碛深为壕。

筑垒其上严周遭,名王专居气振豪。

肉食湩饮田为遨,八月草白风飕颾。

马食草实轻骨毛,加弦试弓复置櫜。

今日不乐心慅慅,什什伍伍呼其曹。

银黄兔鹘明绣袍,鹧鸪小管随鸣鼗。

背孤向虚出北皋,海东之鸷王不骄。

锦鞲金镞红绒绦,按习久蓄思一超。

是时皛清天翳绝,鴐鹅东来云帖帖。

去地万仞天一瞥,离娄属望目力竭。

微如闻音鸷一掣,束身直上不回折。

遂使孤飞一片雪,顷刻平芜洒毛血。

争誇得隽顿足悦,挂兔县狼何足说。

旌旗先归向城阙,落日悲风起萧屑。

烟尘满城鼓微咽,大酋要王具甘歠。

王亦欣然沃焦热,阏支出迎骑小驖,琵琶两姬红颧颊。

歌舞迭进醉烛灭,穹庐斜转氍毹月。

(0)

雪后偶成

晓来残雪在陂陁,远似羊群或似鹅。

忆踏春泥看柳色,驼裘貂帽度冰河。

(0)

题饶世英所藏孤鹤图

海风吹月忆危巢,清夜梳翎雪堕坳。

仙客不知犹是画,每听长唳向松梢。

(0)

仙游道士余岫云为从珠溪余隐士求得华山下黄茅冈一曲规作丹室喜而赋之不觉五首·其二

茅冈地主古醇儒,乞我冈头作隐居。

岭上閒云从管领,涧中流水听开除。

刀耕火种从兹始,雨笠风瓢便有馀。

自古诗人多会合,浮丘毛氏不愁予。

(0)

徽宗画梨花青禽图

宿雨初收禁林寂,玉斧临窗看春色。

蒺藜沙上煖尘飞,何处人间作寒食。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