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一拜石逾高,仆仆长勤笏与袍。
我亦低头敬贞介,焚香时复向岩嶅。
伊人一拜石逾高,仆仆长勤笏与袍。
我亦低头敬贞介,焚香时复向岩嶅。
这首诗描绘了邵宝对米芾拜石图的欣赏与感悟。邵宝通过“伊人一拜石逾高,仆仆长勤笏与袍”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画中人物对石头的崇敬之情,以及他们长时间恭敬地手持笏板和穿着官袍的形象,表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与追求。
接着,“我亦低头敬贞介,焚香时复向岩嶅”两句,表达了邵宝自己对这种精神的共鸣与效仿。他不仅在内心深处对这种对自然的虔诚态度表示敬意,还通过“焚香”这一仪式性的行为,进一步强化了对这种精神的尊重与追随。这里的“岩嶅”,可能象征着难以攀登的高山或险峻之地,寓意着对高尚品质的不懈追求和对困难不屈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米芾拜石图的描述与感悟,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对高尚人格的崇尚,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艺术与道德的双重追求。
北溟有脩鳞,其大无匹俦。
化而为羽翼,顷刻遍九州。
天地吾一体,日月吾双眸。
一饮万斛泉,一饭万头牛。
藏修丘壑间,昂昂亦无求。
尘寰何迫隘,飞鸣不自由。
虾蟹及蛙黾,孤豚及青鼩。
纷纷如猬毛,乘时恣喧咻。
其耳若不闻,其声转清幽。
其貌甚閒暇,其心亦休休。
长思日月明,西天云雾收。
东至于蓬莱,西至于昆丘。
北至于穷发,南至于不周。
宇宙渺一视,去息无拘留。
我欲效鹤雏,鸣和声相酬。
终焉附其翼,一旦凌空游。
使彼毛羽虫,垂头自怀羞。
此心如白璧,秋阳照江流。
客来读赋作雌蜺,平生未闻衡说诗。
省中诗人官事了,狎鸥入梦心无机。
韵高落落悬清月,铿锵妙语春冰裂。
一自长安识子云,三叹郢中无白雪。
范公萧爽思出尘,有客如此渠不贫。
堂堂五字作城守,平章劲敌君在口。
二公句法妙万夫,西来囊中藏鲁玙。
只今击节乌栖曲,不愧当年贺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