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生无处所,无处是无生。
若觅无生处,无生无处生。行路易,路易坦然平。
无心真解脱,自性任纵横。
无生无处所,无处是无生。
若觅无生处,无生无处生。行路易,路易坦然平。
无心真解脱,自性任纵横。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简练的语言,探讨了“无生”与“无处”的概念,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无心”的解脱之道。
首句“无生无处所”,开篇即提出“无生”的概念,意味着生命并非固定于某处或某时,而是流动不息,无始无终。接着,“无处是无生”进一步阐述,无论身处何方,皆能体验到生命的本质,即“无生”。
“若觅无生处,无生无处生”则指出寻找“无生”的地方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无生”本身即是超越空间与时间的存在,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下半部分转向对“行路”的比喻,以“行路易,路易坦然平”形象地表达了生活的道路虽有起伏,但只要心态平和,就能轻松应对。这不仅是对生活态度的劝导,也是对内在精神状态的强调。
“无心真解脱,自性任纵横”则是全诗的核心,强调真正的解脱来自于内心的清净与自由,无需外求,只需顺从本性的自然流露。这里的“无心”并非指无感情或冷漠,而是指去除杂念,保持心灵的纯净与开放,让生命的真实本性得以展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寓言式的语言,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解脱的途径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哲学思想,体现了唐代禅宗思想对中国诗歌的影响,以及诗人对人生智慧的深刻洞察。
伟哉斯真河岳英灵乎,以诸生请缨投笔,佐曾文正创建师船,青幡一片,直下长江,向贼巢夺转小姑山去,东防歙婺,西障湓浔,日日争命于锋镝丛中,百战功高,仍是秀才本色,外授疆臣辞,内授廷臣又辞,强林泉猿鹤,作霄汉夔龙,尚书剑履,回翔上接星辰,少保旌旗,飞舞远临海澨,虎门开绝壁,岩崖突兀,力扼重洋,千载后过大角炮台,寻求故迹,见者犹肃然动容,谓规模宏壮、布置谨严,中国诚知有人在;
悲夫今已旗常俎豆矣,忆畴昔倾盖班荆,借阮太傅留遗讲舍,明镜三潭,劝营别墅,从珂里移将退省庵来,南访云栖,北游花坞,岁岁追陪到烟霞深处,两翁。
《杭州彭玉麟祠堂联》【清·俞樾】伟哉斯真河岳英灵乎,以诸生请缨投笔,佐曾文正创建师船,青幡一片,直下长江,向贼巢夺转小姑山去,东防歙婺,西障湓浔,日日争命于锋镝丛中,百战功高,仍是秀才本色,外授疆臣辞,内授廷臣又辞,强林泉猿鹤,作霄汉夔龙,尚书剑履,回翔上接星辰,少保旌旗,飞舞远临海澨,虎门开绝壁,岩崖突兀,力扼重洋,千载后过大角炮台,寻求故迹,见者犹肃然动容,谓规模宏壮、布置谨严,中国诚知有人在;悲夫今已旗常俎豆矣,忆畴昔倾盖班荆,借阮太傅留遗讲舍,明镜三潭,劝营别墅,从珂里移将退省庵来,南访云栖,北游花坞,岁岁追陪到烟霞深处,两翁。
https://shici.929r.com/shici/icUKs9j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