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阁依山外,高居白日长。
树阴浮石润,云影入江凉。
宴坐涵千古,遐观纳八荒。
此时天籁寂,虚白自生光。
楼阁依山外,高居白日长。
树阴浮石润,云影入江凉。
宴坐涵千古,遐观纳八荒。
此时天籁寂,虚白自生光。
这首元代诗人黄镇成的《三华吴宜甫桃溪十咏(其一)本原楼》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首句“楼阁依山外”展现了楼阁坐落在山之边缘的景象,暗示了其地理位置的高远。次句“高居白日长”进一步强调了楼阁的高耸,使得白天的时间似乎更为漫长。
“树阴浮石润,云影入江凉”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了树荫覆盖下的石头湿润而清凉,以及云影在江面上投下的凉意,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诗人在此处寓情于景,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闲适。
“宴坐涵千古,遐观纳八荒”两句则表达了诗人静坐其中,思绪穿越时空,包容万物的胸怀。"宴坐"即安坐,"涵千古"意味着包含历史的沉淀,"遐观纳八荒"则展示了开阔的视野和无边的想象。
最后,“此时天籁寂,虚白自生光”以自然界的寂静和空灵为结,揭示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心灵得到了净化,虚静之中自然生发出智慧的光芒。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楼阁周围的自然景色,寓含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意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红锦芙蓉碧牡丹,今番灯火减前番。
雪泥没滕霜风紧,也有游人看上元。
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
最爱东山晴後雪,却愁宜看不宜登。
上得船来恰对山,一山顷刻变多般。
初堆翠被百千摺,忽拔青瑶三两竿。
夹岸儿童天上立,数村楼阁电中看。
平生快意何曾梦,老向阊门下急滩。
昨扇犹午携,今裳觉晨单。
起来且复卧,未敢窥柴关。
不知病至此,为复老使然。
平生性刚燥,畏热长喜寒。
念昔忝乡赋,践雪诣春官。
布褐背不纩,芒鞋茧且穿。
长亭夜濯足,吹灯呻故编。
买酒破孤闷,浩歌殷屋椽。
何曾悲廪秋,山棱耸臞肩。
秋风吹我髓,秋露滴我肝。
我欲与秋敌,秋先令我酸。
叹息复叹息,谁是长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