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杀白马,白日祭苍苍。
号变旗幡乱,鼙乾草木黄。
朔云含冻雨,枯骨放妖光。
故国今何处,参差近鬼方。
中军杀白马,白日祭苍苍。
号变旗幡乱,鼙乾草木黄。
朔云含冻雨,枯骨放妖光。
故国今何处,参差近鬼方。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后的荒凉景象,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时光的怀念与现实苦难的哀叹。
“中军杀白马”一句,以战争的残酷为背景,展示了战乱的惨状。紧接着,“白日祭苍苍”则透露出一种祭祀亡魂的情感基调,苍苍二字增添了一种萧瑟与悲凉。
“号变旗幡乱,鼙乾草木黄”两句,通过对军中混乱场景的描绘,以及自然界颜色的变化,传达了战乱后的荒废与衰败。其中,“号变”指的是战争中的悲壮叫声,而“旗幡乱”则是战后残留下来的破碎旗帜;“鼙乾草木黄”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草木枯黄反映出季节的更迭与荒凉。
“朔云含冻雨,枯骨放妖光”两句,以一种超现实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充满死亡和神秘感的景象。其中,“朔云”指的是边塞之地的厚重云层,而“含冻雨”则暗示了一种寒冷与苦难;“枯骨放妖光”更是直接了表达出一种死后的恐怖与诡异。
最后两句,“故国今何处,参差近鬼方”表达了诗人对于失落故土的深切哀伤。其中,“故国”一词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参差近鬼方”则是通过地理位置的描述,暗示了一种生者与死者的边界模糊,不可触及的恐惧。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后果的描绘,以及自然景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故土沦丧以及生命消逝的深刻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