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宇冠层峰,别嶂此最迥。
何必尽居佛,搆轩习吾静。
游与颢气俱,坐觉小年永。
澄观理气机,妙契神明境。
泊然室生白,旷矣窗含景。
独惜无多暇,恒此天倪省。
莲宇冠层峰,别嶂此最迥。
何必尽居佛,搆轩习吾静。
游与颢气俱,坐觉小年永。
澄观理气机,妙契神明境。
泊然室生白,旷矣窗含景。
独惜无多暇,恒此天倪省。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层峦叠嶂之中的独特建筑——搆虚轩。诗人以“莲宇冠层峰”开篇,将搆虚轩比作莲花般高耸于群山之上,突出其超凡脱俗的地位。接着,“别嶂此最迥”,进一步强调了搆虚轩的独特位置,仿佛它独立于世,远离尘嚣。
“何必尽居佛,搆轩习吾静。”这两句表达了搆虚轩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心灵的避所,一个追求内心平静的地方,不一定要在寺庙中才能找到内心的宁静。
“游与颢气俱,坐觉小年永。”诗人通过“游与颢气俱”的描述,暗示了搆虚轩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让人在其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变得缓慢,仿佛置身于永恒之中。
“澄观理气机,妙契神明境。”这两句则揭示了搆虚轩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精神的寄托,通过观察和理解宇宙的运行规律,达到与神明境界的契合。
“泊然室生白,旷矣窗含景。”“泊然”形容心境的平和,即使室内一片空白,也因心境的宁静而显得空灵。“旷矣”则表达了窗外景色的辽阔,窗框成了画框,将外面的美景尽收眼底。
最后,“独惜无多暇,恒此天倪省。”诗人感叹自己难得有闲暇时光,却总能在此处找到心灵的慰藉,体会到自然与内心的和谐统一。
整首诗通过对搆虚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