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半舫》
《咏半舫》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古风

厜㕒临漪澜,有室筑其顶。

虽乏月帆槩,雅近烟波景。

舫用实则无,舫要略可领。

书生滕阁上,渔父桃源顷。

其半正相同,倚篷发清省。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独特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咏半舫”这一主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深刻感悟。

首句“厜㕒临漪澜,有室筑其顶”,以“厜㕒”形容水波的轻柔与细腻,仿佛是大自然最温柔的触碰。接着,“有室筑其顶”则巧妙地将人工建筑融入自然之中,暗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种将居室建于水上,既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也展现了人类智慧与自然美的融合。

“虽乏月帆槥,雅近烟波景。”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虽然没有月下的帆影,但依然能感受到那宁静而悠远的水乡风光。这里的“月帆槥”象征着夜晚的静谧与远方的航行,而“烟波景”则是对水面上轻雾缭绕、波光粼粼景象的描绘,两者虽未直接出现,却通过对比和想象,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接近自然之美的意境。

接下来,“舫用实则无,舫要略可领。”这两句看似矛盾,实际上表达了对“半舫”的独特理解。“舫用实则无”可能是指真正的船只在某种意义上并不存在,或者说,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物质形态本身,而在于它所代表的精神或理念。“舫要略可领”则强调了对“半舫”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即通过想象和感知,人们能够领悟到超越实体的美和意义。

“书生滕阁上,渔父桃源顷。”这两句将视角转向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书生与渔父,他们分别在滕阁(可能指滕王阁,古代著名的文化地标)和桃源(典出《桃花源记》,象征理想中的避世之地)中体验着各自的生活。书生在滕阁上读书思考,渔父在桃源中享受自然与生活的宁静,这不仅展现了不同人群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最后,“其半正相同,倚篷发清省。”这两句总结了前文的描述,指出无论是书生还是渔父,无论是滕阁还是桃源,他们的理想生活状态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都包含了对自然的亲近、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内心的平静与清明。倚靠船篷,静观水面,心灵得以释放,思绪变得清晰,这是对理想生活的一种诗意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咏半舫”这一主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人文情感和社会理想,展现了作者对和谐共生、理想生活状态的深刻思考和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寄杨克一

吾甥颇似魏家舒,新罢推囚却著书。

顾我独倾陶令酒,思君同鲙季鹰鲈。

荒凉云物秋将老,寂寞山城谁与娱。

倏忽风光行老矣,踌躇不去欲何如。

(0)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其三

风霆武略走夷蛮,云汉文章著不刊。

万世基扃传夏启,百年威德畏轩辕。

月游渭水仪空在,舞罢西陵泪未乾。

肠断反虞歌彻后,满山松柏夜霜寒。

(0)

春日杂诗六首·其四

堂南老榆柳,清阴渐交映。

飘飘风花乾,渥渥雨叶盛。

鸟鸣日方迟,客去门逾静。

自无济世略,耿耿欲谁省。

(0)

步下四望亭至东坡柳径访邠老不遇

北下四望岭,两山中旷平。

萦纡蟠径术,迤靡分沟塍。

林间樵汲路,垄外牛羊鸣。

落景急晚舂,浅泥闻耦耕。

馀红犹落落,高绿或亭亭。

柳间见衡门,攲屋尚峥嵘。

主人掩关去,春芜空复青。

论文挈儿曹,得句怀友生。

安得辋川翁,画此十幅屏。

(0)

西窗杂咏三首·其一

翠蔓垂檐笋过篱,幽禽终日傍窗啼。

山林胜处平生事,他日何妨动我思。

(0)

西窗杂咏三首·其二

穿篱两竹是龙孙,风叶萧萧便有闻。

却到葛陂心未已,更将甘雨洒川原。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灵澈 孙觉 潘之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