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日杂诗六首·其四》
《春日杂诗六首·其四》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古风

堂南老榆柳,清阴渐交映。

飘飘风花乾,渥渥雨叶盛。

鸟鸣日方迟,客去门逾静。

自无济世略,耿耿欲谁省。

(0)
翻译
堂屋南边的老榆树和柳树,它们的清凉树荫渐渐交织在一起。
轻盈的风中花儿凋零,雨后的树叶繁茂生长。
鸟儿的鸣叫显得格外悠长,客人离去后,门庭更加寂静。
我并无拯救世人的计策,内心忧虑却无人理解。
注释
堂南:堂屋南边。
老榆柳:古老的榆树和柳树。
清阴:清凉的树荫。
交映:交织。
飘飘:轻盈地。
风花乾:在风中凋谢的花朵。
渥渥:形容雨后湿润的样子。
雨叶盛:雨后的树叶繁茂。
鸟鸣:鸟儿鸣叫。
日方迟:太阳升起得晚。
客去:客人离开。
门逾静:门庭更加安静。
济世略:救世的策略。
耿耿:心情焦虑不安。
欲谁省:想要谁明白。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的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闲适自得的情怀。

“堂南老榆柳,清阴渐交映。”开篇即以堂前的古榆和垂柳为画面中心,这些树木在春日的阳光照射下,形成了一片浓密的绿荫,为诗人提供了一个宁静的空间。

“飘飘风花乾,渥渥雨叶盛。”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春天特有的景象:细腻的花瓣随风轻轻舞落,仿佛在空中飘扬;而经历了雨水滋润后的叶子更加鲜绿丰茂。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

“鸟鸣日方迟,客去门逾静。”随后,诗人转向声音和时间的描绘:鸟儿在悠长的春日午后开始啼鸣,外出的人们渐渐离去,门前变得更加寂静。这两句不仅传达了时间流逝的声音感受,也反映出了一个安宁无扰的居住环境。

“自无济世略,耿耿欲谁省。”末尾两句表露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似乎对外界的喧嚣和纷争持有距离,不再渴望去干预或改变世界,只是希望能找到一个能够理解自己心境的人。这是一种超脱世俗、求同道者的情感流露。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象的欣赏,以及他对于世俗纷扰保持距离、寻找知音的个人情怀。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铁笛亭

怅彼荆榛合,欣公杖履开。

倘非人隐异,何许笛飞来。

(0)

读公择箧中徐季益孙子进昆仲诗有怀其人因以题赠四首·其二

怪渠诗律自江西,曾把文章谒紫微。

今日凄凉亦何甚,异方流转未能归。

(0)

晏斋余自名也故常以榜自随乃以名厅事之东偏厅之后旧有一室面对竹余山居富此物亦以竹隐名对此竹而有思于山中故以思隐名之思隐之东又辟屋丈许连以为斋乞名于张君伯永为名曰容斋并作三绝志其事焉·其三

容膝徒知取易安,容君数百又何宽。

若人问我名斋义,两语从渠作么看。

(0)

祝游子泉刘叔通二家孤寡

贫贱可余置,死生无彼抛。

遗书曾不博,斗粟与枝巢。

(0)

城下道中二首·其一

瓦室人家茅屋边,瓦囷亦与草囷连。

池塘过雨尚浮浊,杨柳新栽已带烟。

(0)

雨后二绝句·其一

疾风吹雨过前溪,留得馀凉在竹扉。

为我拂床仍置席,今朝梦稳故山归。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薛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