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明山月更閒身,笔底风尘事事新。
宾主历然应绝倒,镇常输与住庵人。
水明山月更閒身,笔底风尘事事新。
宾主历然应绝倒,镇常输与住庵人。
这首诗《圭莹中借庵》由宋代诗人韩淲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禅宗思想的独到理解。
首句“水明山月更閒身”,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画面:清澈的水面映照着明亮的山间之月,仿佛让诗人的心灵也得到了洗涤和放松,置身于这份静谧之中,身心都得到了释放。这里的“閒身”不仅指身体的闲适,更蕴含了心灵的解脱与自在。
次句“笔底风尘事事新”,则转而从内心感受出发,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在忙碌与喧嚣的生活中,诗人以笔触记录下每一刻的新鲜与变化,无论是自然界的细微变迁,还是内心的微妙波动,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意义。这不仅是对外界事物的观察,更是对自我心灵世界的探索与表达。
后两句“宾主历然应绝倒,镇常输与住庵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对比“宾主”(即外在世界与内在心灵)的相对关系,诗人表达了对禅宗思想的深刻领悟。在这里,“宾主”象征着外界与内心的对立统一,而“绝倒”则意味着这种理解达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高度。最后,“镇常输与住庵人”则暗示了诗人对僧侣生活(住庵)的敬仰与向往,认为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体验和理解这种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心灵的更高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心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禅宗智慧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精神追求的不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