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岩逸人以天为衢兮地为席茵,青山为家兮流水为之朋。
饥食芝兮渴饮泉,又何必有肉如林兮有酒如渑。
世间清境端为吾辈设,吾徒岂为礼法绳。
少文援琴众山响,太白举杯明月清波澄。
人间行路是,处处多炎蒸。
如何水前山后,六月赤脚踏层冰。
西岩逸人以天为衢兮地为席茵,青山为家兮流水为之朋。
饥食芝兮渴饮泉,又何必有肉如林兮有酒如渑。
世间清境端为吾辈设,吾徒岂为礼法绳。
少文援琴众山响,太白举杯明月清波澄。
人间行路是,处处多炎蒸。
如何水前山后,六月赤脚踏层冰。
这首《西岩歌》由金代诗人刘汲所作,描绘了一位隐士在西岩的生活情景,充满了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意境。
开篇“西岩逸人以天为衢兮地为席茵”,将隐士置于天地之间,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青山为家兮流水为之朋”进一步强调了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山川成为居所,流水成为伴侣,生活简单而纯粹。
接着,“饥食芝兮渴饮泉”,隐士的生活来源直接取自自然,芝草和泉水,既健康又符合自然之道。“又何必有肉如林兮有酒如渑”,表达了对物质欲望的淡漠,认为丰富的食物和酒并非生活的必需,体现了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世间清境端为吾辈设”,指出这种清静的生活环境正是为像他这样的隐士准备的,强调了与世隔绝、追求内心宁静的价值观。“吾徒岂为礼法绳”,则表明了对传统礼法束缚的反感,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少文援琴众山响,太白举杯明月清波澄”,通过音乐和美酒的描写,展现了隐士生活的艺术性和诗意,琴声回荡在群山之中,月光洒在清澈的水面,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最后,“人间行路是,处处多炎蒸。如何水前山后,六月赤脚踏层冰”,对比了外界的炎热与隐士生活的清凉,突出了对现实世界与理想生活的差异认识,以及对后者更深层次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西岩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金代文人对于自然、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独特见解,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凉风北起,高雁南翻。叶浮楚水,草折梁园。
凄凉霜野,惆怅晨鹍。云轻寒树,日丽秋原。
三金广设,六羽高陈。寒英始献,凉酎初醇。
靡靡神襟,锵锵群彦。思媚储猷,洽和奉宴。
恩畅兰席,欢同桂殿。景遽乐推,临风以眷。
丽景天枝,位非德举。任伍辰阶,祚均河楚。
负岳未胜,瞻云难侣。望古兴惕,心焉载伫。
烟景抱空意,蘅杜缀幽心。
心忧望碧叶,涵影顾青林。
风光多树色,露华翻蕙阴。
水苔方下蔓,石萝日上寻。
霞衣已具带,仙冠不持簪。
徒为多委郁,精魄还自临。
始获琼歌赠,一点重如金。
山中有杂桂,玉沥乃共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