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少年人,英风振四方。
三表与五饵,可以绐中行。
胡为恸岁馀,不一试而亡。
曾颜虽鲁愚,岂曰终荒唐。
天才何代无,养之当有方。
洛阳少年人,英风振四方。
三表与五饵,可以绐中行。
胡为恸岁馀,不一试而亡。
曾颜虽鲁愚,岂曰终荒唐。
天才何代无,养之当有方。
这首元代诗人项炯的《感秋六首(其三)》蕴含了深沉的情感与哲理。诗中以“洛阳少年人”开篇,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其英姿飒爽,声名远播四方。接着,通过“三表与五饵”的比喻,暗示了在追求功名利禄的过程中,可能会采用不正当手段,甚至欺骗他人。然而,诗人的笔锋一转,对这位年轻人的早逝表达了深切的惋惜和不解,提出疑问:为何如此有才华的人,却未能施展一番就陨落了呢?
诗人进一步反思,提到颜回虽然看似愚笨,但绝非荒唐之人。这里借颜回的例子,强调了才华与智慧的重要性,并指出培养人才应当注重方法和方向。最后,诗人感慨地指出,无论哪个时代都不乏天才,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引导和培养他们。
整首诗通过对一个未及施展才华便离世的年轻才子的哀悼,以及对如何培养人才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力和对人性的关怀。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引人深思。
浊暑忽已退,清宵未全长。
晨釭耿残焰,宿閤凝微香。
喔喔鸡下树,辉辉日上梁。
枕低茵席软,卧稳身入床。
睡足景犹早,起初风乍凉。
展张小屏幛,收拾生衣裳。
还有惆怅事,迟迟未能忘。
拂镜梳白发,可怜冰照霜。
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
红缸霏微灭,碧幌飘飖开。
披襟有馀凉,拂簟无纤埃。
但喜烦暑退,不惜光阴催。
河秋稍清浅,月午方裴回。
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
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
虽非沧溟阻,难见如蓬莱。
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
君位日宠重,我年日摧颓。
无因风月下,一举平生杯。
闻道北都今一变,政和军乐万人安。
绮罗二八围宾榻,组练三千夹将坛。
蝉鬓应誇丞相少,貂裘不觉太原寒。
世间大有虚荣贵,百岁无君一日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