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寒近腊,野寺水天昏。
无酒能消夜,随僧早闭门。
照墙灯焰细,著瓦雨声繁。
漂泊仍千里,清吟欲断魂。
江东寒近腊,野寺水天昏。
无酒能消夜,随僧早闭门。
照墙灯焰细,著瓦雨声繁。
漂泊仍千里,清吟欲断魂。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夜场景,诗人远离家乡,漂泊在外,暂时住在江东的一座寺庙中。"腊"指的是年底,即将过去的旧岁,给人以时间流逝、岁月匆匆的感慨。"野寺水天昏"则描绘了僧舍四周环境的幽静与荒凉,水面与天空一片模糊,不见边际。
"无酒能消夜"表达了诗人在长夜中缺少了酒精的慰藉,只得随着寺中的僧侣早早地关闭门扉。这不仅是对孤独夜晚的一种写照,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无奈。
"照墙灯焰细,著瓦雨声繁"则是对室内外景象的生动描绘。室内的灯火在墙上投射着微弱的光线,而室外的雨声则在屋瓦上发出连续不断的声音。这两句不仅形象地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湿润,也增添了一份寒冷和孤寂。
最后,"漂泊仍千里,清吟欲断魂"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凄凉与悲哀。尽管他在寺中暂得栖身,但心中的漂泊感却如影随形,难以摆脱。他试图通过清晰而高亢的歌吟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却又感到这歌声仿佛能将他的灵魂撕裂。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夜晚环境与内心世界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