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台荒噪暮鸦,香炉峰冷挂残霞。
夕阳尽作燕支色,染出秋林树树花。
般若台荒噪暮鸦,香炉峰冷挂残霞。
夕阳尽作燕支色,染出秋林树树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灵光寺周边的荒凉而静谧的画面。"般若台荒噪暮鸦"一句,通过"般若台"这一佛教圣地的衰败和"暮鸦"的嘈杂声,传达出一种历史沧桑感与自然界的宁静形成对比。"香炉峰冷挂残霞"则写出了夕阳余晖映照在香炉峰上,山峰冷峻,仅存些许残霞,渲染出一种凄美的氛围。
"夕阳尽作燕支色"运用比喻,将夕阳的余晖比作女子脸颊上的胭脂,生动地表现出夕阳的红艳色彩,同时也暗示了秋天的到来。"染出秋林树树花"进一步描绘了这如画的景色,夕阳的余晖仿佛给每棵树都染上了花朵般的色彩,增添了秋日的斑斓。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灵光寺傍晚的景象,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自然的绚丽,展现了丘逢甲独特的艺术风格。
解维还住,正烟江、雁冷月堤花碎。
离别须臾,时不再、肠断河梁都尉。
玉碗香生,金簧调苦,酒尽何曾醉。
悲君肮脏,赠言羞借毛遂。
更爱一串骊珠,风流酝藉。用意何奇肆。
沦落天涯,俱是客、应笑季鹰思脍。
露白荒城,枫青古岸,夜出含沙鬼。
星光惨淡,与卿深语休睡。
漫誇珍味重唐时,一骑红尘走荔支。
三日闽疆来海舶,自批朱颗自题诗。
久阔襟怀慰几重,莫辞绿蚁泛杯中。
津门燕市秋何限,快得酡颜相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