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兄弟对门居,石浦河边小结庐。
可比维摩方丈地,不妨杨子一床书。
蔬园有处皆添甲,花雨无多亦溜渠。
野服科头常聚首,阮家礼法向来疏。
归来兄弟对门居,石浦河边小结庐。
可比维摩方丈地,不妨杨子一床书。
蔬园有处皆添甲,花雨无多亦溜渠。
野服科头常聚首,阮家礼法向来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隐田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淡泊宁静的意境。
首联“归来兄弟对门居,石浦河边小结庐”,开篇即点明诗人归隐后与兄弟相依相伴,居住在石浦河边的小屋中,营造出一种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颔联“可比维摩方丈地,不妨杨子一床书”,以维摩诘的方丈之地和杨朱的简陋书斋作比,表达了诗人虽身处简陋,却能安贫乐道,心怀高远的情怀。
颈联“蔬园有处皆添甲,花雨无多亦溜渠”,描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细节,通过种植蔬菜、欣赏花雨等小事,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尾联“野服科头常聚首,阮家礼法向来疏”,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穿着朴素的野服,不拘小节,与朋友相聚,远离繁琐的礼法约束,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归隐后的田园生活,以及其淡泊名利、亲近自然、崇尚自由的精神世界。
闭门度芳辰,念此风雨恶。
今日忽复晴,青郊纵行乐。
引杖听莺啼,持杯看花落。
庭绿树阴交,春容已非昨。
微酣爱酒清,放歌悲发白。
茫茫师旅间,扰扰烟尘隔。
夙昔愧栖迟,于今喜离索。
明朝溪上田,买牛自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