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篁移得筼筜种。亭亭碧玉阶前耸。吟就付琅玕。
枝柔不任镌。舞风兼浴露。原恃春阴护。
自有凤凰栖。野烟时复迷。
新篁移得筼筜种。亭亭碧玉阶前耸。吟就付琅玕。
枝柔不任镌。舞风兼浴露。原恃春阴护。
自有凤凰栖。野烟时复迷。
这首《菩萨蛮》由清代诗人杨玉衔所作,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竹林景象。诗中以“新篁移得筼筜种”开篇,巧妙地将新长的竹子与筼筜(一种竹子)相提并论,暗示了竹子的生长与变化。接下来,“亭亭碧玉阶前耸”,生动地描绘了竹子在台阶前挺拔而立的姿态,犹如碧玉般晶莹剔透,展现出竹子的高洁与坚韧。
“吟就付琅玕”一句,将竹子比作琅玕(古代传说中的美石),暗示竹子不仅外形美丽,更蕴含着深邃的意境和韵味,值得人们吟咏品味。“枝柔不任镌”,则通过对比,强调了竹枝的柔软,不宜刻划,进一步突出了竹子的自然之美和不可侵犯的纯净。
“舞风兼浴露”描绘了竹子在风中轻盈起舞,仿佛沐浴在露水之中,展现出竹子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原恃春阴护”,表达了竹子依赖于春天的阴凉环境生长,暗示了竹子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生命力的顽强。“自有凤凰栖”,借用凤凰这一象征吉祥的鸟儿,来赞美竹子的高雅与尊贵,同时也寓意着竹子能够吸引贤士和志同道合之人的聚集。
最后,“野烟时复迷”一句,以烟雾缭绕的景象,增添了一抹神秘与朦胧的美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诗意。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和谐自然环境的赞美。
朝驱下越坂,夕饮当吴门。
停车访古迹,霭霭林烟昏。
青山海上来,势若游龙奔。
星临斗牛卷,气与东南吞。
九折排怒涛,壮哉天地根。
落日见海色,长风卷浮云。
山椒戴遗祠,兴废今犹存。
残香吊木客,倒树哀清猿。
我来久沉抱,重此英烈魂。
嗟吁属镂锋,冥尔国士冤。
峨峨姑苏台,榛棘晚露繁。
深居麋鹿游,此事谁能论。
因之毛发竖,落叶秋纷纷。
次公治颍川,仁政被一方。
神物不藏瑞,兹焉集凤皇。
在昔奏箫韶,舜庭来跄跄。
西伯有至化,亦见鸣岐阳。
仲尼岂无德,已矣空悲伤。
夫何刀笔吏,而能致殊祥。
我来过荒陂,烟草但苍苍。
缅怀汉循吏,史笔恐未详。
转轮争合滞才华,急诏重乘上汉查。
继我已吟红药树,劝君曾赋海棠花。
词随健笔光纶诰,诗落成都灿绮霞。
应笑同时东观客,商于憔悴似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