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绝诗·其六归云洞》
《八绝诗·其六归云洞》全文
宋 / 王禹偁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碧洞何眈眈,呀然倚山根。

朝云出如呕,暮云归如吞。

大块气不死,兹为玄牝门。

怪石拥左右,势若貙虎蹲。

旁行数十步,漆黑不可扪。

安得鞭烛龙,为吾前驰奔。

寻尽神仙窟,一一知其源。

(0)
翻译
碧绿的洞穴深邃而警惕,紧贴着山脚边。
早晨的云雾像呕吐般涌出,傍晚的云彩又如同吞咽一般回归。
大自然的气息永不消亡,这里就是神秘的母窍象征。
奇形怪状的石头环绕左右,仿佛猛兽蹲伏。
向旁边走了几十步,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
如何能驾驭烛龙之鞭,让它为我照亮前方道路。
我遍寻仙人洞府,想要了解它们的根源。
注释
碧洞:绿色深洞。
眈眈:警惕的样子。
呀然:张口的样子。
山根:山脚下。
呕:涌出。
吞:吞没。
大块:大自然。
玄牝门:象征生命的神秘之处。
怪石:奇异的石头。
貙虎蹲:像貙虎一样蹲伏。
漆黑:极黑。
扪:触摸。
鞭烛龙:驾驭烛龙之鞭。
驰奔:疾驰。
神仙窟:仙人的居所。
一一:逐个。
源:源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仙境般的山洞景象,充满了神秘与古朴之美。"碧洞何眈眈"一句,便以清新之笔墨勾勒出洞穴的幽深与清澈,"呀然倚山根"则透露出洞口开阔,依傍在雄伟的山峦之间。接下来的两句"朝云出如呕,暮云归如吞"生动地描绘了云雾随时间变化的神奇景象,仿佛洞穴与天地气息相通。

"大块气不死,兹为玄牝门"此处作者借用道家思想,表达了一种超脱凡尘、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怪石拥左右,势若貔虎蹲"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奇异岩石的空间,这些岩石形态各异,或如猛兽伏地,显得威严而又神秘。

诗人随后写到"旁行数十步,漆黑不可扪",这段行走在洞中的经历,强调了洞穴内部的幽暗与未知。紧接着"安得鞭烛龙,为吾前驰奔"一句,则是诗人对能够引领自己深入洞中寻找神仙踪迹的愿望,这里的“烛龙”形象,又增添了一份传奇色彩。

最后两句"寻尽神仙窟,一一知其源"表达了诗人对于探索自然奥秘和追求超凡境界的执着追求。这首诗通过对山洞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向往与渴望,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王禹偁

王禹偁
朝代:宋   字:元之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生辰:954—1001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
猜你喜欢

挽曾国荃联

是文字契,是患难交,我公树绩已多,不忘投笔从戎始;

有拯民功,有匡国略,群贤壮猷夙赞,好副中流击楫心。

(0)

集句联

春秋补小月;山水有清音。

(0)

贺宋运明入学联

经学守专门,山川舆图,兼揽其要;

鼓行惊特起,文学科目,克光而家。

(0)

挽张之洞联

观新学旧学之通,独标千古;

继李公左公而后,当代一人。

(0)

书斋联

岂易片言清积牍;还留一息理残书。

(0)

史梦兰继室田太夫人九十大寿

贤子业承汉君仲;贞龄高轶宋宣文。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