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易片言清积牍;还留一息理残书。
- 鉴赏
此联出自清代诗人王宸的《书斋联》,通过“岂易片言清积牍;还留一息理残书”这两句,展现了书斋主人对于学问与书籍的深厚情感和严谨态度。
“岂易片言清积牍”,这句话意在强调,简短的话语难以彻底澄清堆积如山的文牍。这里的“积牍”指的是大量的文书、资料或书籍,它们往往蕴含着复杂的信息和深奥的知识。诗人通过“岂易”二字,表达了处理如此繁多的资料并非易事,需要深入思考和细致分析。这不仅体现了对知识的敬畏之心,也反映了学者面对浩瀚学海时的谦逊与谨慎。
“还留一息理残书”,则进一步描绘了书斋主人对待书籍的态度。在忙碌之余,他仍然抽空整理那些未完成或未完全理解的书籍。这里的“一息”虽短暂,却蕴含着对知识追求的执着与不放弃的精神。“理残书”意味着整理、理解那些尚未完全掌握的内容,体现了学者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追求。这种精神不仅是对个人学术成长的期许,也是对后世学者的一种激励,鼓励他们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持续探索未知领域。
整体而言,这副对联不仅展示了书斋主人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知识的热爱,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鼓励人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勇往直前,不断探索与成长。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借屋
借屋复借屋,屋借恶客主人哭;
本言借半暂居停,转瞬主人被驱逐。
亦有不逐主人者,日爨主薪食主谷;
主人应役如奴婢,少不如意遭鞭扑。
或嫌湫隘再迁去,便将主屋向人鬻;
间逞豪兴构新居,在在隙地任卜筑。
东邻取土西邻瓦,南邻移石北邻木;
旬日之间庆落成,四邻旧巢皆倾覆。
加之警息朝夕传,土著尽编入册牍;
昼不得耕夜不眠,执殳荷戈走仆仆。
此地聚庐数百年,贫富相安无觳觫;
自从恶客逼此处,丁壮老稚泪盈目。
人言胡虏如长蛇,岂知恶客是短蝮!
刊名
我生大乱际,不幸兼两累;
人识我姓名,我复识文字。
虽无金石词,亦或动痂嗜;
而皮裹阳秋,未免触猜忌。
耿耿王烈妇,从容死就义;
立碑表贞姱,叙述颇详备。
巍巍太武山,孕毓多瑰异;
警句颂山灵,标之山头寺。
我名署其后,今皆遭劓刖。
若笑文字劣,何不以名示?
姓名果不祥,何不并人弃?
阴阳避就间,毕竟同儿戏。
木伐迹且削,大圣有斯事;
似我今所遭,未须生忿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