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柬笺与人》
《送柬笺与人》全文
宋 / 杨炎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检点交房有宿储,楮先生辈亦中书。

小王辞客元无用,大阮才高正要渠。

挥洒雅宜供五凤,缄题更可寄双鱼。

春来触物皆诗料,从此赓酬莫见疏。

(0)
翻译
检查房间发现已有旧存,像楮先生这样的文人也在其中。
小王本无意接待客人,但大阮才华横溢,正需要他。
他的挥毫泼墨非常适合供奉给尊贵之人,写下的信件更能通过鱼雁传递远方。
春天万物皆可入诗,从此以后我们的诗歌交流不要中断。
注释
检点:检查整理。
宿储:旧存,指书籍或财物。
楮先生:对文人的尊称,这里可能指代某位擅长书法的文士。
中书:古代官职名,这里可能指代文人圈子。
小王:不明指具体人物,可能是主人的谦称。
大阮:可能指代某位才华出众的人物。
五凤:古代宫殿的凤凰,这里比喻尊贵之人。
双鱼:古代书信常以鱼雁为信使,这里指代书信。
触物皆诗料:万物都能触发创作灵感,成为诗歌素材。
赓酬:续作、酬唱,指互相作诗应答。
疏:疏远,这里指中断联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雅士送别友人的情景,通过对物品和书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古人交往中的情谊与文化趣味。

“检点交房有宿储”一句,表明主人家中有着丰富的藏书,不仅是物质上的充裕,更蕴含着精神世界的丰沛。接着,“楮先生辈亦中书”则强调了这些书籍不只是普通的藏书,而是被赋予深刻意义的文化传承。

“小王辞客元无用,大阮才高正要渠”两句,通过对比小王与大阮的才华和用途,反映出诗人对于人才使用的看法。小王虽然辞别,但其才能未被充分利用,而大阮则因其才华而被重用。

“挥洒雅宜供五凤”一句,用了“挥洒”二字形容书信的流畅与优美,五凤可能指的是五彩斑斓的文鸟,此处象征着高洁和非凡。接着,“缄题更可寄双鱼”则描写了诗人通过书信传递情感,如同古代信使之间用双鱼作为信物一样,表达了深厚的情谊。

最后,“春来触物皆诗料,从此赓酬莫见疏”两句,则是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诗人心境的抒发。春天万物复苏,成为诗人的创作灵感,而“从此赓酬莫见疏”则表明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交流如同诗歌般流畅自然,再无拙劣之感。

整首诗通过对书信、人才、自然景色等元素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追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友谊与交流的珍视。

作者介绍
杨炎正

杨炎正
朝代:宋   籍贯:庐陵(今江西吉安)   生辰:1145—?

杨炎正(1145—?)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杨炎正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猜你喜欢

浣溪沙.春草二首·其二

春草春波惹恨长,平原极望更苍凉,伤心千古一江郎。

自有莺花萦冶思,那知啼鴂损年芳,教人无奈郁金堂。

(0)

八声甘州

漫斜阳野草唱新词,城荒燕无家。

便春明朝市,蓬莱宫阙,今化龙沙。

翠莽黄云万里,废堞隐悲笳。

白首飘流感,何止天涯。

闻道长安棋局,又衣冠第宅,争斗妍华。

只苍山暗泣,流水自长嗟。

料如今、逃秦人渺,问渔郎何地觅浮花?

空凄惘,悄无人处,门掩昏鸦。

(0)

临江仙.次韵答豢龙

试问深愁何日见,定须翻倒天地。

情知春思损蛾眉,忍将啼雨意,轻遣梦云知。

叵奈佳期期不至,天涯换尽芳菲。

回文空寄蕙娘辞。凄凉一段锦,宛转万端丝。

(0)

法曲献仙音.看鸦

寒角荒屯,晚钟残刹,倦翼呼俦成阵。

散入苍烟,带将斜日,翻翻乍明还隐。

爱古桕分栖好,啼声故相引。

转蓬恨,傍西风、被他惊觉。山径窈、闲曳瘦藤低趁。

漫省少陵诗,绕延秋、空噪饥吻。

晓色唐宫,更谁怜、纨扇愁损。

料南飞零梦,尚怯关河凄紧。

(0)

减字木兰花二首·其一

琳宫幽邃,步步霜腴词境内。

蜕出尘寰,陡见青空覆大千。

山僧刺刺,我自天风生两耳。

也似金仙,坐阅兴亡了不言。

(0)

贺新郎.客招赏藤花以事不赴用前韵

红瘦三吴野。有风须、虬蟠虎卧,紫茸飘下。

窜入名园无姿媚,自许苍松可嫁。

看百尺、深轩如画。

合向山中高眠去,又抽梢、斜罥王孙马。

缭绕意,最难写。狂夫乐赴繁华社。

见定巢、呢喃乳燕,报春归也。

酿酒东邻能好事,净扫粉廊香榭。

投玉楮、招娱良夜。

肯向花前逡巡避,为花神、不爱沉酣者。

剩古干,足销夏。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