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夜宿王氏庄》
《夜宿王氏庄》全文
明 / 唐顺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微月挂孤壁,四山何悄然。

因穿萝径去,忽造竹林边。

丛木深寒气,平芜淡野烟。

徘徊兴复尽,还就茅斋眠。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王氏庄园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自然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月色朦胧、山林寂静的画面。

首句“微月挂孤壁”,以“微月”点明时间是夜晚,月光微弱,挂在远处的墙壁上,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接着“四山何悄然”,四面环山,山间一片寂静,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宁静感。

“因穿萝径去,忽造竹林边。”诗人沿着藤蔓覆盖的小路前行,不经意间来到了一片竹林旁。这一转折,从山间转至竹林,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生动性。

“丛木深寒气,平芜淡野烟。”竹林周围是密布的树木,空气中弥漫着寒意,远处的田野上轻烟袅袅,展现出一种清冷而悠远的景象。

“徘徊兴复尽,还就茅斋眠。”诗人在这片自然美景中流连忘返,直至兴致渐消,最终回到简朴的茅草屋中休息。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晚山林中的宁静与和谐,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陶醉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唐顺之

唐顺之
朝代:明   号:荆川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生辰:公元1507~1560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猜你喜欢

药市

肘后应难一一传,多将灵药种仙山。

仙禽捣就仙翁卖,挑杖悬壶走世间。

(0)

谒金门·其六

罗帐薄。缥缈绮疏飞阁。红地团花金解络。

香囊垂四角。尽日春风帘幕。谁见绿屏纤弱。

云压枕函钗自落。无端春梦恶。

(0)

瑞龙寺

寺外寒流玉一泓,白云如练挂危层。

青山绕屋柴门掩,只见梅花不见僧。

(0)

洛阳春

素手拈花纤软。生香相乱。

却须诗力与丹青,恐俗手、难成染。一顾教人微倩。

那堪亲见。不辞紫袖拂清尘,也要识、春风面。

(0)

次韵寄答晁无咎

西湖欲雨厨烟满,风叶倒囊云覆碗。

望湖楼上白头人,独倚栏干谁肯伴。

独有诗人记病身,清风千里寄行尘。

豪华信有回天力,惊开桃李闲新春。

往事不回如过雨,醉梦恍然忘恶语。

人生如幻此何尤,未信黄金贵于土。

爱子千篇顷刻成,借将胸腹诧吴人。

吟哦怪有芳鲜气,却被湖山识姓名。

文章废退知难强,身外虚华本无望。

何曾临水惜芒鞋,却解逢人拈拄杖。

眼根清净尘不留,登伽过尽不回头。

家在中原归未得,江淮断道无行舟。

两山相逢翻手疾,欲谋一笑宁无日。

却惭怀朴似周人,祇可闻名不须识。

(0)

再次韵苏公示两欧阳

公诗周鲁后,曳曳垂天云。

府中顾长康,风味如曲君。

非公无此客,请寿两山樽。

叔季大儒后,偏醒亦同醺。

心与柏石坚,章成绮绣纹。

多难独不补,少戆今无闻。

时无古今异,智有功名昏。

可使百尺底,不作数斗浑。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