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渔洋后定庵,题名仪式昔曾谙。
看花君已成婪尾,风月南宫尚可谈。
前有渔洋后定庵,题名仪式昔曾谙。
看花君已成婪尾,风月南宫尚可谈。
此诗描绘了对过往文人雅集场景的追忆与感慨。首句“前有渔洋后定庵”巧妙地引用了两位著名文人的名字,渔洋指王士禛,定庵指龚自珍,暗示了诗中所描述的聚会可能与这些文人有关。接着,“题名仪式昔曾谙”则点明了聚会中留名纪念的传统,体现了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看花君已成婪尾”一句,以“看花”为引子,暗喻聚会的欢乐与美好,而“君已成婪尾”则暗示聚会中的某位参与者已经离世,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哀思。最后,“风月南宫尚可谈”则转而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即使在南宫(古代官署名,此处泛指文人聚集之地)谈论风月之事,也能勾起对往日相聚的回忆,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友情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人聚会的深刻记忆与怀念之情,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有客落魄游京都,形服差类山泽臞。
袖携一纸故友书,来求古隶铭墨模。
我方临池且自娱,触拨雅兴生江湖。
坐扣墨法果不诬,出示数饼泥金濡。
质模温润凝龙酥,麝气酷烈清透肤。
浣濯研沼尘滓无,磨动淳漆生金壶。
吴笺半幅翻雪腴,碧云掩冉生兔须。
豪家有钱贮金珠,谁肯淡好如吾徒。
自怜我为贫所拘,倾囊尽易令无馀。
临行束担付獠奴,就索诗句荣归途。
天下具眼不可污,芳名岂借人言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