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斋洒寒水,是夕山僧至。
玄牝无关锁,琼书舍文字。
灯明香满室,月午霜凝地。
语到不言时,世间人尽睡。
高斋洒寒水,是夕山僧至。
玄牝无关锁,琼书舍文字。
灯明香满室,月午霜凝地。
语到不言时,世间人尽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夜晚景象,充满了禅意。开篇“高斋洒寒水”设定了一个清冷、寂寞的场景,而“是夕山僧至”则引入了人文色彩,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生活与佛教文化的交融。“玄牝无关锁”和“琼书舍文字”两句,通过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不同态度。前者是对现实束缚的超越,而后者则象征着对知识、文字的放下,这都是修行者的生活状态。
“灯明香满室”、“月午霜凝地”两句,则描绘了一个温馨而神圣的夜晚环境。灯火和香烟构成了室内温暖的氛围,而外部则是清冷的月光下,霜花凛冽,这种对比强化了室内外部两个世界的差异,同时也突出了诗人所处的这个空间是一个特殊的、与世隔绝的地方。
最后,“语到不言时”、“世间人尽睡”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诗人在这样的夜晚,与来访的山僧进行了交流,但这种交流已经超越了语言,达到了心灵相通的地步。而在这个时候,世界上的其他人都沉浸在梦中,这更强调了诗人所处精神状态的独特性。
欲去还留每自怜,竟为吾子著先鞭。
孤忠尽见万言疏,十口同登一叶船。
屈法相全烦圣主,上书俱贬愧前贤。
南归定过西山下,细把行藏告墓阡。
瓶锡飞来方款曲,幡华迎去倏分离。
草眠毡睡身皆稳,刀割香涂佛岂知。
守土亲为大檀越,开山留下废砧基。
直须金碧千间了,却访溪庵亦未迟。
添尽绵衣体未和,小窗奈此苦寒何。
极知上竺仙人喜,不道长安贫士多。
穷巷都无晨噪鹊,边城应有夜惊鹅。
君才堪续梁台赋,早晚楼船济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