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癸酉秋怀·其十二》
《癸酉秋怀·其十二》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叶叶啼痕湿,非关清露滋。

栽培垂老日,黄落未寒时。

虫食何曾苦,蝉嘶不自知。

蟏蛸丝已断,喜母更无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落叶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感慨与自然界的微妙互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叶在风中摇曳,仿佛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和生命的哀愁。"叶叶啼痕湿",生动地展现了秋叶上凝聚的露珠,如同它们哭泣的痕迹,渲染出一种凄凉而哀婉的氛围。

接着,“非关清露滋”一句,转折中透露出诗人对落叶之美的独特见解,不是因为清露的滋润才显得美丽,而是它们在自然规律下的凋零,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美。这种美,超越了表面的物质形态,触及到了生命与时间的本质。

“栽培垂老日,黄落未寒时”,将落叶置于人生的终章与季节的过渡之中,暗示了生命的衰败与自然的循环。垂老的日,象征着生命的尽头;未寒之时,预示着新的开始。这一对比,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虫食何曾苦,蝉嘶不自知”,通过昆虫与蝉的视角,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过程的理解。虫食叶肉,对于虫子而言,是生存的本能,而非痛苦;蝉的鸣叫,是它生命的歌唱,却未必意识到自己的命运。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生物行为的观察,也是对人类自身存在的反思。

最后,“蟏蛸丝已断,喜母更无期”,以蜘蛛网的断裂和失去母亲的喜蛛(一种蜘蛛)为喻,表达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蜘蛛网的断裂象征着联系的中断,失去母亲的喜蛛则意味着孤独与无助。这一句,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类的情感紧密相连,引发了对生命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深层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叶、昆虫、蜘蛛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以及对生命、时间、命运的哲学思考,展现了一种深邃而富有哲理的美学境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与感悟。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华山汝思侄赴官·其一

挟策当年入泽宫,几回风雨酿春工。

此行初试亲民术,可与书中有异同。

(0)

次三符翁韵·其二

别种芙蓉并幕花,远传春句到山家。

山人久谢荣华事,错认林塘一片霞。

(0)

静坐·其二

史书尝喜诵名臣,忍见清风染庾尘。

病卧如弓閒自哂,从前意气属何人。

(0)

钦之次良知韵意有所疑赓以解之·其六

画中描画是阿谁,真伪由来具眼知。

一见梅花疏影后,岂须点缀倩人为。

(0)

夜坐·其二

林深山径幽,苍苔蔽白石。

闭门今几时,物态异畴昔。

(0)

称拙

我从盛年来,常忧行及老。

取友历险难,所志在闻道。

一日复一日,如饥望得饱。

外为名所驱,内苦意不了。

蹉跎五十馀,坐令颜色槁。

齿发日变衰,智虑始欲扫。

回首忆盛年,空负筋力好。

偃形向岩扉,束书置穷讨。

冥心闻斗蚁,纵目对飞鸟。

身安忘卑高,分足任多少。

聊称拙者心,得此悔不早。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