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十五牧笛》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十五牧笛》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锡]韵

牧人乐下牧,背骑吹短笛。

声穿吴云低,韵入楚梅的。

谁嗟苦调急,自与幽意寂。

应同尧时民,歌将土壤击。

(0)
翻译
牧童愉快地下山放牧,背后骑着马,吹奏着短笛。
笛声穿透了低垂的吴地云层,旋律融入了楚地的梅花香气中。
谁会感叹这忧郁而急促的曲调,它自然带有一种幽深的意境。
这笛声应该和尧帝时代的百姓一样,伴随着土地的节奏欢快歌唱。
注释
牧人:牧童。
乐:愉快。
下:下山。
背骑:背后骑着马。
吹:吹奏。
吴云:吴地的云层。
低:低垂。
韵:旋律。
楚梅:楚地的梅花。
苦调:忧郁的曲调。
急:急促。
幽意:幽深的意境。
寂:寂静。
尧时民:尧帝时代的百姓。
歌:歌唱。
土壤:土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牧童悠然自得的画面。"牧人乐下牧",写出了牧童在完成一天劳作后的轻松愉悦,"背骑吹短笛"则展现出他的闲适与惬意。笛声穿透吴地的低垂云层,旋律融入楚地的梅花香气中,营造出宁静而淡雅的意境。

"声穿吴云低,韵入楚梅的"这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以笛声与自然环境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欣赏和向往。接下来的"谁嗟苦调急,自与幽意寂",似乎在说尽管笛声中可能蕴含着些许忧郁,但在这样的宁静环境中,它却显得孤独而深沉,与周围的寂静相得益彰。

最后两句"应同尧时民,歌将土壤击",诗人想象牧童的笛声如同远古尧舜时代的民谣,简单质朴,直接来自内心,与大地和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充满了淳朴的喜悦和对和谐生活的赞美。整首诗通过牧笛声,传递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送模归卞山并示僧宗义为余守西岩者三首·其一

自我离山间,忽已两改月。

饥人不忘食,未坐先已说。

家僮挟书至,惊起慰愁绝。

推寻到鸡犬,问讯穷曲折。

此生岂多为,一壑万虑灭。

可能复大错,更铸八州铁。

汝归马蹄轻,初不恨触热。

殷勤报松竹,吾岂成久别。

(0)

颂古三十首·其六

大士讲经竟,挥案成注脚。

一丸疗众病,不假驴驼药。

(0)

示高维那兼简宝华鉴和尚初出世

石上三生梦已非,人间万事眼如眉。

归家更问宝华老,何似板头端坐时。

(0)

拟寒山寺·其四十一

贵人惜性命,奉养欲长生。

空心鹿茸酒,补气腰子羹。

汤药不离口,卑湿岂敢行。

饶君善将理,难与死魔争。

(0)

碾茶

何意苍龙解碎身,岂知幻相等微尘。

莫言椎钝如幽冀,碎璧相如竟负秦。

(0)

嘲鹊

抵玉谁家解汝嗔,定应饶舌诳痴人。

平生作室自拘忌,晚岁填河良苦辛。

风急未妨翎翮健,日长无奈语音频。

君看屋上乌元好,何用开门延窦申。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