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初怜湿翠裳,新晴特地试红妆。
无人会得东风意,春色都将付海棠。
细雨初怜湿翠裳,新晴特地试红妆。
无人会得东风意,春色都将付海棠。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杨万里的作品,名为《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其二十五)海棠坞》。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细腻,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深刻体悟。
“细雨初怜湿翠裳”,这里描绘了一幅细雨濡湿花瓣的情景。“怜”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惜和感慨。翠绿的衣裳象征着新生的绿意,水珠点缀其上,如同装饰,使得整体更加生机勃勃。
“新晴特地试红妆”,在一场细雨过后的晴朗天气中,诗人形容了花朵如同要重新妆扮一般,准备展示它们最鲜艳的颜色。这里的“特地”表达了一种特别的关注和精心的修饰,而“红妆”则是对春日中花开的生动写照。
“无人会得东风意”,这句话传递出诗人独自领悟自然之美,尤其是在春天这个季节里。东风常被视为生机勃勃的象征,而“无人会得”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微妙情感的独特理解和欣赏。
“春色都将付海棠”,这里的“春色”泛指万物复苏、花开满径的景象。而“付海棠”则是说这些美好的春天颜色最终都要托付给海棠树来展示。海棠是一种在春季盛开的花卉,其特有的红色与白色花朵,恰好承载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寄托。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春意、自然之美的世界,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与深邃的哲理。
百感填胸,千端交集,泪眼能晴。
处危崖欹树,谋存完卵;弱弓微缴,强护孤城。
心力俱疲,惊魂几断,为问重泉知未曾。
凭谁报,只孤忠苏武,卧雪餐冰。
笙歌此日閒庭,对烛影炉烟怕不经。
任春娇妙技,翻澜蝶翅;王乔仙谱,脆炙鹅笙。
笑语空喧,欢容莫睹,未若当年菽水承。
歌须止,有中山在座,涕泪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