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浮山用平叔韵》
《浮山用平叔韵》全文
宋 / 赵时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抖擞襟尘访梵宫,入门物色补陀踪。

松虽未老曾留鹤,山不在高堪卧龙。

案上楞岩寻旧跋,枕边纸被认新缝。

客题不要纱笼壁,遮莫轻敲饭后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ānyòngpíngshūyùn
sòng / zhàoshísháo

lánsǒujīnchén访fǎngfàngōngméntuózōng

sōngsuīwèilǎocéngliúshānzàigāokānlóng

ànshàngléngyánxúnjiùzhěnbiānzhǐbèirènxīnfèng

yàoshāchǒngzhēqīngqiāofànhòuzhōng

翻译
抖落衣襟上的尘土去探访佛寺,刚入门就寻找补陀山的痕迹。
虽然松树还未苍老,却曾有仙鹤停留,山峰并不高峻,却足以让卧龙栖息。
在书桌上找寻旧时的印记,枕边的纸被似乎还留有新近的针脚。
客人题字不必用纱笼罩在墙壁上,不要轻易在饭后敲响钟声。
注释
梵宫:佛寺。
物色:寻找,搜寻。
补陀踪:补陀山的遗迹。
松虽未老:松树还未长得很老。
鹤:古代传说中的仙鸟。
卧龙:比喻有才能的人。
楞岩:指佛经中的楞严石,此处可能指书籍或石刻。
旧跋:旧有的跋语或题跋。
纸被:纸质的被子。
新缝:新近缝制的。
客题:客人的题字。
纱笼:用纱布包裹。
遮莫:不要,别让。
饭后钟:饭后的报时钟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时韶的作品《浮山用平叔韵》。诗人以访寺为题,表达了对佛寺清幽环境的喜爱和对历史遗迹的探寻。首句“抖擞襟尘访梵宫”描绘了诗人抖落尘俗,满怀虔诚地步入佛寺的情景。次句“入门物色补陀踪”则暗示了诗人追寻的是佛教圣地补陀(即普陀山)的痕迹。

第三句“松虽未老曾留鹤”,通过松树与仙鹤的典故,寓言了寺庙的古老与超凡,暗示了佛法长存。第四句“山不在高堪卧龙”进一步强调了山寺的宁静与隐逸,仿佛是卧龙藏于其中,寓意深邃。

第五、六句“案上楞岩寻旧跋,枕边纸被认新缝”细致入微地描写了诗人翻阅经书,发现旧时的跋语,以及感受到新添被褥的温暖,体现了对僧侣生活的亲切体验。

最后两句“客题不要纱笼壁,遮莫轻敲饭后钟”表达了诗人希望不要随意在墙上题字,也不要轻易打扰僧人的静修,流露出对寺内秩序的尊重和对禅意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佛寺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作者介绍

赵时韶
朝代:宋

赵时韶,魏王廷美九世孙(《宋史·宗室世系表》二○)。曾为王伯大(留耕)客。有《孤山晚稿》,已佚。 赵时韶诗,据《诗渊》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猜你喜欢

侄谦甫巩县寄鱼

掣三牵两得沈腥,顾我庖厨远未能。

几度敲针无处钓,一朝醒酒不须冰。

居官止合如羊续,命驾何须学季鹰。

当念家风本寒素,莫从今后爇馋灯。

(0)

和新秋

帘捲西山雨乍停,自知时节候虫声。

新凉邂逅如佳客,残暑留连似宿酲。

可见韩檠灯下志,且怜班扇箧中情。

若为解得吾民愠,更鼓南风一再行。

(0)

承二公宠和复用元韵·其二

有客衡从说蓺麻,要教身后见西华。

若为养得能言鸭,未解除他引睡蛇。

归去稍知闲气味,荒唐犹种老生涯。

眼前浮世凭谁问,独倚东风看落花。

(0)

宿海会寺·其二

青山云水窟,杖锡几时来。

竹待香严击,松经道者栽。

西江无水吸,震旦忽花开。

三笑图中友,同倾破戒杯。

(0)

赠郭显道医

恶石聚散元气朴,本草搜剔造化窟。

俱收并蓄笼中物,山精水怪藏不得。

休言魄为天所夺,入其手者命可活。

须防姮娥去奔月,大胜扁鹊能起虢。

君不见钱子飞,药不敢施为鬼胁。

(0)

棕扇

直节贯中,怒发冲上。朝蝇暮蚊,畏风长往。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