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安杂诗十二首·其五》
《长安杂诗十二首·其五》全文
明 / 陈琏   形式: 古风

关中号形胜,古称帝王都。

四塞地固险,三辅势匪孤。

河山相表里,土壤复膏腴。

九朝迭建国,雄丽称名区。

繄昔全盛日,孰不拟黄虞。

一朝运祚去,宫殿莽丘墟。

所恃竟安在,无乃昧良图。

在德不在险,斯言诚匪虚。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琏创作的《长安杂诗十二首》中的第五首。诗中以长安(即今西安)的历史变迁为背景,探讨了政权兴衰与道德的关系。

首句“关中号形胜,古称帝王都”点出长安作为古代帝王之都的地理优势和历史地位。接着,“四塞地固险,三辅势匪孤”描绘了长安四周险要的地形和周边地区的重要性,强调其战略位置。

“河山相表里,土壤复膏腴”两句赞美长安的自然环境,河流与山脉相互映衬,土地肥沃,适宜农耕。随后,“九朝迭建国,雄丽称名区”指出长安曾多次成为国家的首都,其建筑雄伟华丽,是名副其实的名区。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历史的反思。“繄昔全盛日,孰不拟黄虞”表达了对长安全盛时期的怀念,黄虞指的是传说中的上古盛世,这里暗含对过去辉煌的向往。紧接着,“一朝运祚去,宫殿莽丘墟”描述了政权更迭后,昔日繁华的宫殿如今只剩下荒凉的废墟,体现了历史的无情和政权兴衰的无常。

最后,“所恃竟安在,无乃昧良图”提出疑问,政权的依靠究竟在哪里?是否因为忽视了道德治理而走向衰败?“在德不在险,斯言诚匪虚”则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认为政权的稳固在于德行而非险要的地势,这一观点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长安的历史变迁,深刻探讨了道德与政权兴衰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发展的辩证法,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邃思考和对道德价值的坚持。

作者介绍

陈琏
朝代:明

(1370—1454)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猜你喜欢

题修水黄公端梅溪二首·其一

种近春风鼎鼐家,竹篱茅舍亦光华。

开时不作寻常实,著眼溪头看此花。

(0)

舶干陈祥卿挽词二首·其二

与我生同月,君鞭著便先。

艰难期用大,植立想无前。

功在通闺近,身随荐墨颠。?然怨此世,非止故人怜。

(0)

雨中过北湖戏作

玉虹饮湖湖欲乾,苍林摇落金弹丸。

黄泥坂深没白马,野渡落日人争船。

山城草草鱼菜市,乳莺呼雏飞不起。

练花晓薄客栖寒,自买湘罗裁半臂。

谁家玉手鸣象床,藕丝夜织芙蓉裳。

等得船成看花□,一屏秋色楚云香。

(0)

同年刘仲山和送锦鸡长韵再用韵为侍綵泛幕之行饯

世人论心画写影,倾盖谁能交刎颈。

慈恩梦事风花飞,一见八年肝胆醒。

锦鸡山上霜皑皑,机动阱发从何来。

骑牛涧谷未必恶,古来铁马无非灾。

綵衣蹁跹晴昼里,台上曲高倾倚市。

回雁峰头一笑春,来缊傥可烦邻里。

(0)

句·其二

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

(0)

次韵永兴王宰游钟成观·其二

眼力招回西去山,风蘋烟蓼白鸥闲。

归舟满载斜阳返,欸乃一声空翠间。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